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2-04-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道路,提供了重要遵循。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我们一定要胸怀“国之大者”,从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各族人民大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极端重要性,把作为各族人民生命线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抓紧抓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永远牢不可破。
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上担负着重大责任。长久以来,内蒙古各民族在共同生活居住、共同学习交往等活动中,形成了相互尊重、包容多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发展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自治区1/8以上的家庭是多民族混合家庭。各民族互帮互助,相互依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时,内蒙古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书写了“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等历史佳话。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努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边疆稳定常筑长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内蒙古以加快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为切入点,推动实现国家统编教材“应推尽推”,与此同时,尊重和保障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增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践充分说明,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呵护好民族团结的金字招牌,书写好新征程民族团结和各项事业发展新篇章,我们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全区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民族工作摆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作者:内蒙古大学 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