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文明网 2023-04-03
宝秀兰,女,1973年2月生,中共党员,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包头嘎查党支部副书记。20年来,宝秀兰植树30余万株,让自家2500亩荒漠变绿洲;带动村民治理沙漠6万多亩,使当地植被覆盖率达50%以上。在宝秀兰的影响和带动下,包头嘎查家家植树造林,每年仅林业一项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带领村民发展沙漠旅游,推动当地“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多年来,她捐钱捐物帮助他人累计超过15万元。宝秀兰先后获得“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内蒙古自治区“最美家庭标兵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通辽市第三届“道德模范”、通辽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1993年,宝秀兰嫁到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包头嘎查,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了她当头一棒。村子里只有几十棵老榆树和柳树,到处都是白沙子,种不了地,牛羊也养不活。嘎查之北,横卧着一条巨蟒般的大沙漠,一年四季风吹沙“舞”。当时嘎查只有20多户人家,大部分人家的房屋后墙都被流沙掩埋着。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宝秀兰萌生了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念头。她用卖牛的钱买了1200株杨树苗,栽在房前屋后,由于当年雨水条件好,树苗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这让宝秀兰坚定了治沙的决心和信心。
1995年,宝秀兰承包了2500亩沙地,这也是她治沙的开端。性格坚毅的宝秀兰独自一人骑着骆驼到娘家张罗了第一批树苗,近百里沙路,宝秀兰清晨出发,黄昏才至。她在娘家只待了一天,就牵着驮有1200多株树苗的骆驼返程。头顶烈日、脚踩黄沙,宝秀兰牵着骆驼一趟一趟地运输树苗,回来后和丈夫一起把树苗栽到承包的荒沙里。在栽树治沙的日子里,宝秀兰每天早上5点前就要做好全家人的3顿饭,将孩子托付给老人,然后与丈夫进沙坨子植树,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凉水。没有水浇树,他们就赶着马车从数里外的家往沙坨子里运;栽下的树苗被风埋了,他们就挖出来重新栽;怕没扎下根的树苗被牛羊吃了,他们就日日坐在沙坨子上看着……日复一日地坚持,使她的2500亩荒沙地全都披上了“绿装”。
2003年,她当上了村里的计生主任,组织上的信任更加坚定了宝秀兰带领群众改善生态、治沙致富的决心。为了带动村民加入治沙队伍,她免费为村民提供树苗。从此,每年从春到秋,扦插黄柳、播种柠条、抚育平茬,在包头嘎查的茫茫沙海中,总能见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2005年以来,包头嘎查年均绿化面积1000亩以上,村里已经形成了“人人植树造林、家家搞绿色生态”的气象,借着这股东风,她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了角色,从被动接受村民咨询,帮助他们种树的植树大户,变成主动带领村民植树,改善生态环境的村干部。2012年,她当选为白音他拉苏木第一名女村长,带领村民植树造林、防沙致富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宝秀兰说:“我治沙种树,最初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把荒沙治绿了。如今党和政府信任我,给了我更大的信心和动力。防沙治沙,建设家园,这是我的责任,我要当好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沙漠绿化的带头人。”
2012年,为打造奈曼旗集中连片治沙示范地,宝秀兰贷款15万元,雇了50多人,主动包揽了5000亩黄柳栽培任务,而白音他拉苏木其他嘎查村每个村只有500-1000亩任务。宝秀兰说,比起其他嘎查村,在防沙治沙方面,我们有更坚实的基础,也有更迫切的需求,所以我主动揽下了10倍的任务,因为我知道我们一定可以做到。然而,由于当年雨水条件不好,加上冬季大范围降雪,到第二年验收时,只有300亩通过验收获得国家造林补贴。生活还要继续,宝秀兰打起精神,继续一边养牛养羊,一边栽树治沙。
宝秀兰一家的付出也获得了回报,如今,她家栽植的500亩杨树已成材,每年卖杨树的收入就超过2万元。2003年,宝秀兰又开始饲养牛羊,发展养殖业。她每年种草40亩,青贮30万公斤,并将牛羊全部实行舍饲圈养。现在,宝秀兰一家全年收入可达30余万元。如今,宝秀兰个人承包的防沙治沙荒地已经达到了8000亩,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包头嘎查的整体数字,累计植树造林30多万株,每年仅林业一项就为当地农户创收5万元以上。
“经济生态两手抓才是硬道理”。宝秀兰结合包头嘎查实际,带动农户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组织养殖户外出参观学习培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养殖能手,提高了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水平,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真正地做到了让每一户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笑容露出来。近年来,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宝秀兰抓住有利时机,带领村民积极发展沙漠旅游,推动“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民族美食、竞技和民俗文化活动等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到来。这里还建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宝古图沙漠旅游区,举办了多届沙漠旅游节,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
她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带领群众把村集体封山里剩余的2万亩更难治理的白沙子治理完,为此,她还制定了包头嘎查沙地绿色生态经济五年发展规划,保护好来之不易的治沙造林成果的同时,努力帮助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