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 北疆新时代APP

首页 > 未成年人 > 202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展示

202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展示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 2024-03-23

热心公益、乐于助人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青山小学乔子轩

  乔子轩,男,汉族,2012年1月18日出生,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青山小学六年级三班学生。他是内蒙古芸公益小小宣讲员,内蒙古禁毒小小宣讲员、内蒙古防痨协会小小宣讲员,2023年4月16日被内蒙古防痨协会聘为公益宣讲师、内蒙古环卫局垃圾分类小小宣讲员,2023年6月被评为呼和浩特市新时代好少年、2023年6月在呼和浩特市“德润青城”呼和浩特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获得优秀奖、2023年7月内蒙古芸公益协会授予“公益宣传员”、2023年8月被呼和浩特市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聘为“红石榴籽”宣讲团成员、内蒙古芸公益协会志愿者、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协会志愿者。

  乔子轩从5岁开始就随妈妈一起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七年来他去过多所山区小学,与山里的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上兴趣课;去过多个敬老院,陪他们聊天,给他们带去欢乐;去城市的各个角落参加创城、垃圾分类、禁毒、结核病防治、科技创新等各类公益活动。七年的时间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300多场,获得了多项荣誉表彰。

  小小年纪的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大山里的那些孩子穿的和他不太一样?为什么她们很少见到她们的爸爸妈妈?为什么她们有点“怕”陌生人?妈妈告诉他,那些大山里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去城里打工,只留下他们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虽然那时他并不明白留守儿童的意思,但他很想帮助他们。每一次他都会从书架精心挑选一些书,再把平时舍不得花的压岁钱拿出来,和妈妈一起买礼物,当看到他们拿到书和礼物时的笑脸,他感受到了帮助的价值和意义。

  一次去清水河阳湾子小学帮助给那里的孩子们建图书馆,当他们把图书都整理好放在书架上,地上铺好地垫和小桌子后,他出去喊阳湾子学校的同学们一起来看书,孩子们看到崭新的地垫和桌子都羞涩的低下了头,他拉着同学的手说:“快脱鞋上来看书,我们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看的书。”同学们在他的一再催促下脱下了鞋子,有人窘迫的把自己的脚压在了腿和屁股下面,原来他们的袜子全部是烂的,脚指、脚后跟都露在外面,指甲里全是泥土......当时的他僵在了那里,他从来都不知道还有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孩子是过着这样的生活,妈妈走了过来拿起书递到同学们的手中,摸了摸他们的头说:“好好看书,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走出大山,才能有出息......

  乔子轩深受触动,回家后便和妈妈申请管理自己的压岁钱,用压岁钱给哥哥姐姐们买了袜子。他开始整理自己穿不下的衣服准备拿给妹妹,妈妈问他为什么不给妹妹买新的,他说:“妈妈,我的给妹妹穿,把给妹妹买新衣服的钱省下来给这次去的小学的哥哥姐姐们买几双袜子吧!”。

  在青山小学和社会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为创造美丽、文明、和谐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目前,志愿服务时长累计1972小时,是一名中国五星级志愿者。乔子轩将带着大家的爱与认可继续将志愿服务精神践行到底。

 

公益献爱心 真情暖人心

——海拉尔区胜利街小学王艺淳

  王艺淳,女,汉族,2014年10月生,海拉尔区胜利街小学三年十二班学生。先后获得2020年呼伦贝尔市少儿春晚金奖、2023年全国青少年美育成果展演(上海分会场)最佳风采奖等荣誉。她性格活泼开朗,热爱学习,成绩优异,是一名能自律、懂感恩、爱读书、勇探索、勤刻苦的优秀少年。她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的好榜样,父母的开心果,社会的好公民,是新时代优秀少年的典范。

  一、努力勤奋,做知识的“分享人”

  她在学习上非常专注,能够做到课前主动预习,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能够做到自主复习和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她喜欢和同学分享学习心得,经常带领身边同学一起学习和思考,与大家讨论问题,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经验。她主动帮助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结成帮扶对子,有时甚至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辅导同学,帮助他们提升成绩。王艺淳热爱阅读,她说:“从小,我的爸爸妈妈就教导我要好好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创造未来。”一直以来,她始终遵循父母的教导,守护着初心,她阅读了数百本课外书籍,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她在老师的鼓励下,组织同学们成立了“小小读书沙龙”,经常为大家朗诵文学经典,分享阅读心得,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赏。

  二、善良热忱,做公益的“实践人”

  她从小就种下了一颗公益和爱心的种子,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坚持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尽一份力。她多次参加“爱心助力 创城义卖”活动,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玩过的玩具,以及亲手做手工制品带到卖场,把卖出商品换来的钱捐助给贫困地区的学生,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她说:“我要用自己的正能量帮助更多的人。”2023年6月,她主动参加“扎罗木得小学公益行”活动,为扎罗木得小学的李振强同学完成了微心愿。当她从电视中看到四川凉山地区的小朋友生活条件艰苦,学习和生活物资缺乏时,主动为他们捐衣服、捐书籍、捐学习用品,她的行为还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证书》、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捐赠证书》和呼伦贝尔市妇女联合会的《感谢信》,她的小小善举托举起了社会的大责任,她立志今后要做更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让生命更加有意义。

  她积极参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炎炎烈日下,在火车站附近,捡地上的烟头、白色垃圾;在十字路口,做文明交通志愿服务,以身作则,遵规守礼。久而久之,她的行动感染了身边的同学,大家都积极参与到了志愿服务中。她和社区的小朋友们组织了志愿服务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去养老院帮助老年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等。在学校组织的“小手牵大手”活动中,她积极动员父母,带动父母一起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努力用言行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号召大家一起建设文明、和谐、友爱的城市。

  三、勤劳懂事,做大家的“知心人”

  她在班级中年龄虽小,但非常有责任心,经常主动参加班级劳动,打扫教室、擦玻璃、洗拖把……每次班内需要打扫卫生或者做其他事情时,她会第一个站出来,用实际行动号召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好。在开展卫生大扫除时,她会主动选择任务重的区域,任劳任怨。回到家后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爷爷奶奶洗脚,帮助妈妈做家务、洗碗筷等。在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她从小知书达理,与人为善,与同学和睦相处,身边同学遇到困难时,她总是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同学在课外活动时不小心弄伤脚踝,她看到后自告奋勇背起同学去校医务室处理患处,她的行为得到了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

  这就是王艺淳,一个学习努力刻苦,生活阳光向上,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的新时代好少年。

 

传承好家风 传递正能量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都林第二小学年建博

  年建博,男,汉族,2013年11月出生,就读于乌兰浩特市都林第二小学四年二班。他阳光向上、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先后荣获兴安盟“优秀小小志愿者”、2022年度“乌兰浩特市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年建博出生在一个充满大爱的家庭,父母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帮助了很多有困难的人,他的家庭也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耳濡目染之下,年建博的心里从小就种下了关爱他人的种子。

  8岁那年,他与一位叫做马良生的老爷爷结下了不解之缘。马爷爷是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他住在乡下,耳朵和眼睛都有残疾。每年过年的时候,小建博的父母都会去看望马爷爷这样的困难户,有时还会带上小建博。8岁的小建博目睹了马爷爷的孤独深受触动,他暗下决心,也要像父母一样给马爷爷带来家人般的温暖。他主动和父母提出,要和马爷爷交朋友,让马爷爷不再孤单。父母非常支持他的想法,于是小建博将自己积攒的零花钱都拿了出来,买了牛奶和糕点,在父母的陪伴下,再次看望马爷爷。来到马爷爷的家里,小建博第一件事就是收拾满地的杂物,让马爷爷不再担心被杂物绊倒。从那一天起,马爷爷的生活里平添了许多欢乐。拉着马爷爷散步,陪马爷爷说话,收拾弄乱的屋子,天冷了还要搬一些烧火的黑煤球……这一坚持就是两年。

  马爷爷脸上的笑容让小建博懂得了关爱他人的快乐。他努力像更多的大孩子看齐,成为了学校志愿服务队里年纪最小的志愿者。尽管个头不高、力量不大,但他有别人没有的韧劲,抬的东西太多就多抬几次,一次干不完的活就歇歇再干。尽管只有11岁,小建博的志愿服务时间却累积到了600多个小时,这是很多大学生志愿者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跟随这支志愿服务队伍,小建博帮助了很多人,见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美丽兴安?青春行动”等志愿服务,记录了小建博的身影,志愿服务也成为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同学放下“孩子”的身份,以新时代志愿者的全新身份参与到社会服务当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为建设家乡贡献着成长的力量。

  心怀梦想、方能远行。11岁的年建博为身边有困难的人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前路也照亮了自己。怀揣大爱的梦,必将绽放绚烂的韶华。

 

向阳而生的“公益女孩”

——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潘禹杉

  潘禹杉,女,汉族,2012年8月生,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六年级四班学生,2023年度赤峰市“新时代好少年”。她热心公益,连续三年用零花钱和压岁钱为环卫工人买早餐,连续五年参加爱老敬老活动,捐助生活用品近万元,开展义务劳动32次。她传播红色基因,曾7次参加红领巾讲解员活动,分享红色故事。

  一、诚实守信,热心公益,她是叔叔阿姨心中的“小雷锋”

  一个人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她的阳光。对于环卫叔叔阿姨们来说,潘禹杉就是他们的“阳光”。

  2021年元旦,凌晨5点,天灰蒙蒙一片,潘禹杉当时作为志愿者正在参与社区组织的“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那是她第一次体会到环卫工人的辛苦与不容易。看到两鬓斑白、手上满是冻疮还在默默清扫的叔叔阿姨们,潘禹杉默默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做些什么向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致敬。自那以后,她把自己的零花钱和压岁钱都攒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为环卫工人们送去早餐,“叔叔,给您包子和豆浆!”“阿姨,快拿袋豆浆暖暖身子吧!”环卫工李阿姨拿着热乎乎的早餐笑得合不拢嘴,她说“很心疼小禹杉这么早起来,但收到她送的早餐真的很感动!”一声声清脆悦耳的呼声和关怀温暖了这座小城。连续四年来,她为环卫工人赠送爱心早餐百余份,也带动了家人和同学参与其中。

  在热爱公益的路上潘禹杉坚毅前行。虽然小小年纪,但她已经是爱自然环保协会拥有四年会龄的“老”志愿者了,共参加环保志愿活动和公益宣传活动30余次;每逢中秋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她都会去区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送上节日祝福,区敬老院里28名奶奶,17名爷爷都认识这个活泼、可爱、有爱心的小丫头。她领着小伙伴们给奶奶们梳头按摩,给爷爷们表演节目,帮叔叔阿姨们打扫卫生,给爷爷奶奶们洗衣、刷鞋,还经常送去换季衣物和食品,让老人们感到这个大家庭里面的温暖和快乐,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连续5年来,她为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购买衣物、食品和生活用品近万元。她和小伙伴们专门为爷爷奶奶们排演的节目达到了40多个,开展义务劳动32次。

  二、深植基因,赓续血脉,她是朋友伙伴身边的“宣讲员”

  潘禹杉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从小太姥爷就时常给她讲述那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在一个个故事里,一次次参观中,她被前辈事迹深深感动着,被革命精神深深感染着,她幼小的心灵不断的净化升华,让她成长为一个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乐观积极的阳光少年。她喜欢读红色故事,也愿意讲红色故事,她7次参加校、区、市红色讲解员、英烈讲解员大赛,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校园里、小区的小广场上、亲戚朋友欢聚的时刻,经常看见她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分享英烈故事的身影,在她的影响下,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小伙伴的心中落地、生根、发芽,让满满的正能量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孝敬父母,性格独立,她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小棉袄”

  在家里,潘禹杉是个十分孝顺、懂事的孩子。父母奋战在抗疫的一线时,她在后方代替父母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做饭、洗衣、整理家务,这时的她就是爷爷奶奶的“好帮手”。每当潘禹杉取得好成绩,爸爸妈妈就会对她进行物质奖励,于是她有了个“进步存折”,先先后后积攒下3000余元,可是她从来不为自己花一分钱,却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日的时候为他们精心挑选礼物。潘禹杉生长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也在爱的滋养下,成长为一个温暖有爱的人。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潘禹杉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她眼底有星光,肩膀有担当,体现了一名莘莘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至真至善的思想态度,体现了一名当代小学生的良好素养。在学生心目中,她无疑是一面道德示范的旗帜,一个众生学习的榜样,一名当之无愧的新时代好少年。

 

历历边疆情 拳拳赤子心

——满洲里市第五中学初庆祎

  初庆祎,女,满族,2009年9月出生,就读于满洲里市第五中学八年一班。她从小立志践行中国梦,坚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中华复兴而努力读书。担任校学生会干部、班长,曾获满洲里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红领巾二星章等荣誉。她勤学善思、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热心公益、保护环境,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表现突出,是一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学生、好少年。

  热心公益、传递爱心、无私奉献

  她胸怀宽广,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尽一己之力去照亮更多人,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烁光芒,努力付出,不求回报。做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年,她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每次做志愿活动都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但她总是说学习我可以回来补,但有组织的志愿活动很难得,做志愿活动不是有时间才做,而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抽时间去做。

  做公益书吧小志愿者。从小学起每到寒暑假,她都会到满洲里“树人方所”公益书吧当小志愿者,从未间断,期间为前来读书的小朋友们讲解、服务,管理书籍,打扫卫生,获得了老师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参加蒲公英志愿服务活动。她9岁时就开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加入“蒲公英志愿者联合会”,至今已有六年,经常到社区、街道开展“关爱老人之发放黄手环”,与蒲公英联合会资助的困难儿童共度端午节,为老人和困难儿童带去温暖。

  做孝老爱亲、传承爱心志愿者。在做公益活动的同时,不忘传承爱心。2023年重阳节的前一天,蒲公英志原者联合会组织志愿者到满洲里心悦老年服务中心,为老人们理发、演出。要求九点集合,但每周末九点是她学琴的时间,父母不想她耽误学琴,她和爸爸商量说:“学琴的课程每周都有,志愿活动不是随时都有的。您就帮我向老师请个假吧,学习我可以回来补。”爸爸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她就高高兴兴带妹妹到满洲里市心悦老年服务中心陪老人聊天,并为老人们演奏手风琴,妹妹表演小提琴,姐妹合作诗朗诵《我的南方和北方》,给老人们带去欢乐。周末的志愿活动大多和她的日常安排有冲突,但她总是多方协调,挤时间参加活动。

  参加2023、2024“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之助力春运”活动。在2023年、2024年春运期间,她多次前往火车站,维持秩序,帮助旅客搬运行李,解答问题。

  参加“为爱前行——金哈达助学行动”。初庆祎非常节俭,从不乱花钱,每年都把自己的压岁钱存起来,在2023年底,她参加了蒲公英志愿联合会组织的“为爱前行——金哈达助学行动”活动,得知有一位患有多种疾病而导致残疾的学生,但这个学生身残志坚,学习努力且品德良好,这让她小小的心灵深受感动,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压岁钱资助给了他。

  做爱心传递小志愿者。在红十字发起的内蒙古救助一体机的捐助过程中,为了使同学们得到一份保障,让救助一体机成功进入校园,她两次捐款,并发朋友圈号召大家一起捐款,最后,救助一体机成功进入校园。

  勤俭节约,低碳环保志愿者。她从小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日常生活中,她会把用过的塑料瓶和废旧纸本等收集起来送到废品收购站回收再利用;把穿小了的衣服投放到小区爱心捐赠箱里;把看过的书籍捐赠给有需要的孩子。

  初庆祎同学兴趣广泛、全面发展,爱党爱国,坚定信念,从小做起。她从小热爱近代史和党史,向往红色文化,成长之路与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同频共振。在新时代的光芒照耀下,在新思想的精神引领下,在新征程的能量激励下,她正踔厉奋发,铿锵向前。

 

助人为乐、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五中学刘远驰

  刘远驰,男,汉族,2010年2月出生,就读于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五中学八年级一班。他阳光善良、乐于奉献,在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等荣誉称号,连续三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一直帮助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同学,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将一粒向善向上的种子,种在了同学心间。

  刘远驰有一位和他“形影不离”的同学,叫陶子旭。子旭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父母以种地为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不能时常照应在子旭身边。2022年入学的第一天,刘远驰就注意到了这个特殊的同学,他第一时间向老师了解详细情况,便下定决心要帮助子旭。他试着慢慢与子旭接触,成为了好朋友,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他的责任,不算宽阔的肩膀毅然担起了同伴的青春。为了方便子旭上学,刘远驰每周一早晨准时去家里接他,把他搀扶上车、陪伴他左右,平日里子旭住宿,刘远驰就到宿舍去接他,扶着他一起走到教室。体育课上,子旭不能做常规的跑跳动作,刘远驰就带他练习一些适宜的体能运动,走步、拍球,哪怕只是行走,刘远驰也会陪在好友身边。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因为长期的坚持,让子旭的身体愈加结实。这样的日子刘远驰从认识的第一天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未间断。

  为了让子旭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刘远驰申请成为了子旭党的同桌,时刻帮助他缓解身体负担,提醒他调整姿势,用心整理学习笔记,根据子旭的需要适时进行讲解说明,与他积极互动。最初子旭的学习态度并不积极,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但在刘远驰的鼓励和帮助下,子旭的心态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乐观和勤奋,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由于行动不便,子旭没办法像其他同学一样排队打饭,但“同大家一起”“与大家一样”是子旭从不言之于口的期待,幸好,刘远驰在。他了解子旭的口味,每次打饭都是打两个人的饭,他常说“有我在,我就是你的点餐助手,保证让你吃到可口的饭菜”。在学校的每一天、每一顿饭,子旭的身边都有刘远驰的陪伴,有了他的帮助,子旭越来越喜欢集体生活。他说:“我身体有残疾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我有刘远驰这样的好朋友。”

  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刘远驰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们的“智多星”,多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他不仅成绩优异,还尽己所能的帮助同学,分享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带动整个班级的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善念易起,善行难为,刘远驰日复一日的坚持,感动着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这位少年的身上具象化。刘远驰用自己的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他用坚韧的信念感,诚挚又朴素地诠释了友善的意义,展现出新时代少年的担当与奉献!

 

品学兼优好少年 乐于助人暖人心

——通辽市库伦旗六家子镇三道洼中心校袁超悦

  袁超悦,女,汉族,2013年3月出生,通辽市库伦旗六家子镇三道洼中心校五年级二班的学生。通辽市“新时代好少年”,曾多次获得库伦旗六家子镇三道洼中心校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读书星”“红领巾奖章争章达人”等荣誉称号。

  乐于助人的“守护者”

  袁超悦是老师和家长心中的好少年,身上处处散发着熠熠生辉的优秀品质。尤其是在助人为乐方面,是学校全体学生的好榜样。

  班级里有一位先天性小儿麻痹导致身体残疾、只能终日与轮椅为伴的同学莹莹。她不但无法下地走路,就连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吃饭、穿衣、上厕所都需要别人的帮忙。食堂用餐时,袁超悦总是提前帮她摆好碗筷、盛好饭菜,等她妈妈来喂她吃饭。有时莹莹妈妈无法按时过来,袁超悦就主动担任起帮助莹莹吃饭的任务。莹莹的腿部萎缩,没有力气独立如厕,也不愿意向同学们求助,所以往往半天都不上厕所,袁超悦看出她的处境后,主动施以援手,细心地开导她,让她有需要时及时找自己帮忙,从此袁超悦担负起了帮助莹莹如厕的任务,而且这一帮就是整整5年。除此之外,袁超悦还积极开导莹莹融入班集体,经常利用课后或第八节辅导莹莹作业,甚至上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袁超悦总是带头组织班里的同学推着莹莹到操场活动,有时还组织大家和她一起做游戏,让她真切感受到同学的关爱和班级的温暖。乐于助人的袁超悦,无论谁有困难或者需要帮助,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温暖的小手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用善心善举温暖着身边每一名同学。

  团结有爱的“贴心人”

  袁超悦作为五年二班的班长,经常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同学、团结同学,当班级里有同学发生矛盾时,她总会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劝说同学重归于好,用心维护五年二班这个团结温馨的班集体。在协助老师处理班级事务时,她总是十分热情,身上好像有着用不完的劲。学校组织开展打扫卫生、帮助他们等志愿活动时她总是积极主动参加,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为班里的每个同学分配好任务,自己完成自身任务之后还会帮助没完成任务的同学一起完成。一次学校组织合唱比赛,班里有一名同学小龙,由于病假无法天天参加练习而拖了班级后腿,同学们建议老师正式比赛时可以考虑不让他上场。袁超悦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她认为合唱是整个集体的活动,不应该有人被落下,于是她主动帮助小龙练习演唱,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小龙跟上了大部队的步伐,并在合唱比赛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高年级组第一名的好成绩。由于她友善待人、处事公平、勤勤恳恳,大家都很信服她,总是称她为最贴心的班长,在她的影响下许多同学也都不再各扫门前雪,而是真正把集体当做家,用责任和担当团结同学们共同向前进。

  温暖他人的“小帮手”

  袁超悦同学不仅在学校表现优异,在生活中也是一个热情的好孩子。二年级的时候,父母做手工豆腐生意,每天凌晨2点多起来做豆腐,做好后骑车到街上去卖,忙碌中总会顾不下吃饭,对此懂事的袁超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帮爸爸妈妈打扫房间、收拾碗筷,并请缨当起了家里的小厨师,每天早早起床做饭炒菜,让爸妈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饭菜。如今,她家在街面开了茶叶店,左邻右舍都是商铺,谁家有急事,需要人帮忙时袁超悦都主动上前,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隔壁小波叔叔家经营着手机店,家里有一个小妹妹,周末和假期忙着做生意没时间照看孩子时,她都会跑去帮忙照看,和小妹妹一起读故事书,一起玩游戏,若是叔叔阿姨有急事外出,她就和小妹妹一起照看店铺,因此邻居们都赞扬她是一个温暖的“小天使”。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小小的少年,温暖着众人。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成为每一个时代新人的自觉行动。袁超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小善大爱”,以最普通的生活事迹诠释着人间的真善美,以最平凡的行动践行着最优秀的传统美德。今后,袁超悦也必将会秉承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将乐于助人的精神传递下去,书写出自己的出彩人生!

 

用爱心传递温暖的阳光女孩

——赤峰市红山区第十五中学祁晶

  祁晶,女,汉族,2010年12月生,就读于赤峰市红山区第十五中学七年级八班,她先后获得“赤峰市新时代好少年”“自治区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6岁起她就开始当志愿者,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把助人为乐当成自己的座右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展现着新时代好少年的新形象。

  一、助人为乐,关心社会的“小公民”

  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是她人生的标签,她用一次又一次的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身为一名小公民的责任与担当。从2016年开始参加北京马拉松“益呼百应行动”关爱宝贝入学活动以来,她走遍100多个偏远乡村,帮扶乡村里的贫困小朋友,用自己的零花钱为他们送去文具和生活用品,用实际行动,走进他们,去温暖需要关爱的贫困儿童。2018年她带领班级小朋友一起组建了昭小志愿者小蜗牛中队,每年假期她都和班级同学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表演节目,带去礼物与温暖。每到周末,她都会带领小志愿者们去小区周围、博物馆附近、学校周边,捡拾绿道上的烟头、草丛里的果皮纸屑、废弃的塑料瓶等各类垃圾,寒冬酷暑从未间断。她还多次利用假期时间到社区、学校、广场宣讲青少年法律常识,2019年9月被红山区司法局授予“小小普法宣传员”称号。

  二、兰心蕙质,倾心公益的“小天使”

  她热心公益,每年节假日都会去看望同龄但因早产导致脑瘫的彭雪小朋友,组织全班同学一起为被蜜蜂蜇伤的夫妇捐款3940元。疫情期间,积极配合社区工作人员的防疫工作,与爸爸一同为小区电梯间安放一次性纸巾,给一线执勤人员送奶茶,用压岁钱购买疫情防控用品捐赠给社区工作人员。她不怕危险,作为疫情防控小志愿者帮助工作人员现场协助维护核酸检测秩序,分发盒饭,帮助不会用智能手机的爷爷奶奶扫码、解答各类问题,得到小区邻居们得一致赞誉。

  在每一个寒假,祁晶都会拿出自己的压岁钱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月捐”活动,持续帮助每一位困难儿童。在全国关爱环卫工人“一杯姜茶”活动日作为红领巾小志愿者凌晨一点多起床,并在早晨三点时将亲手熬制的暖心姜汤送给忙碌的环卫工人,为她们系上暖暖的围巾,公益之路已经在她的思想里遍地开花,那个执着、坚韧的小小身影,宛如一个“小天使”让人深刻铭记。

  有一次,她在赤峰市政府广场捡拾垃圾的时候,捡到一部手机,在现场耐心等待失主一个多小时。当失主急匆匆而来,激动的想用现金表达一下心意时,被祁晶小朋友婉言拒绝了,祁晶说我只是做了最普通的事,每位小朋友捡到做法都会和我一样。

  三、爱好运动,阳光体魄的“代言人”

  她心怀梦想,从9岁开始加入校园足球队,坚持每天早起训练,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积级团结队友,秉承拼搏不服输的精神,至今已坚持三年之久。心底里的热爱让她在2020年赤峰市红山区第六届“区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小学女子组)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连续蝉联冠军。她还尤其热爱跳绳运动,每天早上都会早起喊小朋友一起训练,互相帮助,她至今仍然是学校运动会400米、800米长跑的纪录保持者,在红山区第四十八届运动会中长跑和接力获得优异成绩,并荣获“优秀运动员”荣誉称号,坚强的意志品质,自强自立的品德,迎难而上永不服输的精神让她成为阳光向上的“代言人”。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祁晶在父母、老师的指引下秉承感恩之心,崇德向善、勤好学,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阳光少年,追梦青春

——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二中学祁茗洋

  祁茗洋,男,蒙古族,2011年6月出生,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二中学七年16班学生。通辽市“新时代好少年”,先后在通辽市“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征文比赛中获小学组一等奖,通辽市“画出我的世界”心理画大赛三等奖;在学校组织的“诗王争霸赛”中获得一等奖,被学校评为“文明之星”“学习标兵”和“守纪标兵”。

  他是班级里的数学课代表,也是一个非常阳光的男孩,他勤劳节约、自强自律、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祁茗洋同学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但他不断地追求进步,始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勤劳节约的传统美德。他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受到了家人、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一、勤奋好学,争做“阅读小达人”

  祁茗洋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在学习上,一直都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学习过程中,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勤奋刻苦,讲究方法,知难而进,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课后,他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他在学校里是老师的好帮手,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运动会、才艺表演、朗诵比赛等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特别喜欢阅读,经常把自己读到的名人故事、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童话故事、唐诗宋词等分享给自己的同学。正是由于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他的作文多次获奖。他先后获得通辽市“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征文比赛小学组一等奖;霍林郭勒市第二小学“诗王争霸赛”一等奖。

  二、孝老爱亲,争做“家庭小暖男”

  祁茗洋的父母都是党员,他从小在一个健康、温暖、有正能量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树根立德,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生活中,他尊老爱幼,礼貌谦逊。每当有好吃的都先给爷爷奶奶品尝,平日父母给的零用钱除了买一些必备的文具外,其余的都积攒起来,在爷爷奶奶过生日时给他们买生日礼物。每天晚上他都会主动为爷爷奶奶端洗脚水,给奶奶捶腿,扫地、洗碗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争着做。一次,他妈妈得了重感冒,夜里,他被妈妈的咳嗽声惊醒,一摸发现妈妈发高烧了,忙找来退烧药给妈妈服下,还一遍遍敷毛巾直到妈妈退烧才睡。平日里,为了减轻妈妈的操劳,他和妈妈抢着做家务,像扫地、擦桌子、做早饭等,只要她力所能及的就尽力去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平时的生活中,他总是尊敬长辈,热心助人。一次放学回家,遇见一位拾荒老奶奶,她的手不小心被垃圾桶里的玻璃划伤了,鲜血直冒,疼得直咧嘴,祁茗洋看到后迅速回家找来消毒湿巾和纱布,小心翼翼地老奶奶的将伤口包扎好。这位老奶奶感激地对他说:“你真懂事,这么小就懂得关爱他人,太谢谢了!”

  三、乐于助人,争做“友善小天使”

  自升入初中以来,祁茗洋同学把“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当作他和同学友好相处的法宝。他有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始终认为同学相聚一个班级是一场缘分,身为数学课代表,更应带头做好表率,团结同学、热爱集体。他能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主动帮助同学,以他独有的风趣幽默的方式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为大家排忧解难,有困难就找“友善大使”——祁茗洋,这是同学们对他最高的评价。班级里有脏活累活,他总是冲在前面,有一次班上有个同学上课时因为不舒服突然呕吐,老师带同学去了医务室,地上的呕吐物异常难闻,是他拿了纸巾、报纸把异物清走,又用拖布把地面擦干净。还有一次,同桌位的椅子腿不稳,为了让同学坐得舒适,听课不受影响,他主动把自己的好椅子和同学交换,等课后再去报修。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主动要求与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做同桌,一对一帮助,将自己整理的解题的方法和学习的技巧毫无保留地教给他,看到同学在他的帮助下成绩蒸蒸日上,自信的笑容挂在了脸上,他也开心得笑了。

  四、热心公益,争做“实践小能手”

  在社会实践中,他兴趣广泛、热心公益,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祁茗洋同学和他的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在去当地的敬老院慰问、帮助老人们扫地、擦玻璃,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敬老院为院里的爷爷、奶奶们亲手包了饺子,看着老人们脸上满意的微笑,他别提多开心了。今年年初他和父母一起用自己的压岁钱和零用钱给他们购买礼物和生活用品,为料峭春寒中的老人们送去了温暖。百善孝为先,关爱老人,尊敬老人,他的行动不仅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传播了爱老敬老的社会文明之风。他周末时间也积极参与创城志愿者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摆放好路边的自行车,为自己生活的城市尽一份力,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在2023年的冬天,一场罕见的大雪悄然而至,给小区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困难和挑战。积雪没过了他的膝盖,但他并没有被大雪吓倒,他奋力地踩着厚厚的积雪,拿着除雪工具,早早到楼下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清理小区内的积雪,为小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得到大家的一致夸奖。他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丰富阅历、感受生活。

  老师的细心教导,父母的言传身教,使他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遵守公德的美德少年。他在追梦的路上,自信自强。这就是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祁茗洋,这个阳光大气的少年正奋力奔跑在青春的赛道上,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助人为东好少年

——正镶白旗第一小学乌日丽格

  乌日丽格,女,蒙古族,2012年8月出生,就读于正镶白旗第一小学六年级131班中队干部。她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曾荣获旗级荣誉9项、校级荣誉15项、2019年“春蕾团优秀成员”、2022年盟级“红领巾奖章”三星章、2023年自治区级“红领巾奖章”四星章。同时她爱好广泛,曾获得国际象棋一级棋士称号、蒙古象棋三级喜塔尔沁称号,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一、勤奋好学,品学兼优

  从入学以来,乌日丽格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遵规守纪、爱护公物、尊敬老师,虚心接受老师们的教诲和同学们的建议。在学习上,她求知欲强,有着一股钻劲。课前认真预习,上课积极发言,善于提问,敢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及时理解掌握,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课后她的作业准确率高、书写工整、完成及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课外,她阅读大量有益的书籍,《中华上下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昆虫记》等课外书不仅丰富了她的生活、开阔她的视野,而且增长了她的学识。此外,她还踊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突出,在年级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背后,是他对学习和生活的执着追求,以及不断自我挑战和超越的信心。

  二、立德为本,乐于助人

  在学校里,她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雷锋精神,每当身边的同学遇到困难时,她总会及时帮助他们。她所在的班级有一名身患残疾的同学,行动不便,每到周五放学铃声响起,她第一件事就是到这位同学的座位上,帮他把一星期没整理的课桌整理干净,把桌椅里里外外擦一遍,直到把那位同学送出教室才回到自己的座位,几年如一日,她始终用实际行动默默奉献、温暖着这位特殊的同学。在学校里总是能在操场的台阶上看到她的身影,由于学校教学楼和操场之间有几阶台阶,一到下雨或下雪天台阶难免有些滑,每到课间操或体育课的时候,她就主动站在那里把低年级的弟弟妹妹或行动不便的同学搀扶下来,发现有人滑倒,她就第一个冲上去。

  在家中,她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尊敬长辈,生活勤俭。能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洗菜、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样样拿手。每到周末去牧区看望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时,总是帮他们喂羊羔、捡牛粪、扫羊圈等,累得满头大汗,也从不叫苦。

  三、全面发展,懂礼善思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她深刻意识到仅仅拥有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努力的人,不惧风雨;奋斗的人,不惧挫折”。这是乌日丽格的座右铭,她不仅成绩优异,是同学们的榜样,更在兴趣爱好上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她喜欢阅读、演讲、唱歌、象棋、跳绳、弹钢琴等,在旗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校级歌唱比赛中都获得过几次不小的荣誉。她从小就喜欢象棋,后来也把儿时的乐趣发展下来,曾在象棋各级别比赛中,荣获冠军2次、季军4次、多次荣获前八名、“最佳棋手”、“优秀喜塔尔沁”等奖项,并获得国际象棋一级棋士称号、蒙古象棋三级喜塔尔沁称号。面对成绩,她从不骄傲,她常说,这算不了什么,我还必须再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面对未来,乌日丽格将继续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始终以“新时代好少年”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信念坚定、胸怀理想、勇于担当。她时刻谨记习爷爷的谆谆教诲“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服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就如她自己所说:“我将继续努力,向未来奋发前行”。

 

热心公益 倾囊捐赠的新时代好少年

——东胜区第一中学郝锵

  郝锵,女,汉族,2008年9月出生,现就读于东胜区第一中学初三年级463班。她曾获得2023年度鄂尔多斯“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校级“三好标兵”“校园之星”“优秀少先队员”“小鲁班”“小能工巧匠”“小科学家”“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她品学兼优,她真诚善良,虽然只是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初中生,却已经拥有了一段丰富的公益经历。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连串的事迹记录,更是一份份温暖人心的力量传递,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师生。

  一、少年如暖阳,乐善好施

  郝锵的公益之路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那年,她随父母去贫困学校参与捐赠活动,他们在艰苦的生活中依然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眼前的情景深深触动了她。从那以后,她便立志要尽己所能的帮助他们。

  回家后,她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一起收集废旧书籍、文具和衣物,并策划了一场公益义卖活动。通过她们的努力,不仅收集到了大量的物资,还筹集到了一笔不小的善款。这些爱心物资和款项最终都送到了山区的孩子们手中,为她们的学习生活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从那时起,她就开始参与公益。常常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为社区邻里做一些事情,比如为居住在同单元上班的叔叔阿姨取快递、志愿为小区摆放自行车等等;疫情期间,她还和同学一起在网上为小区居民普及防疫知识,为上小学的小同学辅导功课。她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捐赠活动,将自己的一份力量默默贡献给了社会。她的身影常常出现在社区志愿活动中,无论是分发物资,还是组织活动,她都尽心尽力,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面对重病的同学,郝锵没有选择袖手旁观。她深知生命的脆弱,珍惜同学间的友谊,所以她多次伸出援手,为这些处于困境中的同学捐款。小学时,她悄悄拿出自己所有的压岁钱5000元捐助给重病的同窗好友,还动员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同学渡过难关。2021年,正在上中学的她,在听闻学校有同学罹患重病,高昂的治疗费导致家庭经济状况拮据而面临辍学后,她毫不犹豫将自己多年积攒的15000元压岁钱,先后分两次全部都捐赠出去,尽自己所能为同学排忧解难。她的捐款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支持,更是一份精神上的鼓励,让患病的同学感受到了来自同龄人的关爱和希望。

  二、少年如星辰,光芒四射

  她的爱心脚步更是延伸到了养老院和孤儿院。她和她的朋友们哪怕学业再繁忙,也经常在周末带着礼物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养老院里,郝锵耐心地陪伴老人们聊天,倾听她们的故事,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实际行动减轻她们的孤独。在孤儿院,她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精心为孩子们准备衣物和玩具,陪他们做游戏,做手工,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感受,用自己的爱心和关怀,给予这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们一份家的温馨。

  在学校,郝锵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同学。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助那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耐心地为她们解答疑惑,分享学习方法。她的善举不仅仅体现在大事上,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同学情谊。

  郝锵还将视野扩展到了环保领域。她了解到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巨大危害,便主动联系环保组织,学习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知识。在学校,她成立了环保小组,定期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和环保知识讲座,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她的这些行动,不仅提高了校园的环保意识,也影响了周边社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来。

  三、少年如其名,铿锵玫瑰

  在学业上,郝锵也总是追求卓越。她的成绩优异,但从不骄傲自满,反而总是谦虚地向他人请教,乐于与同学们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她的勤奋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尊敬,更是成为了他人学习的榜样。她开朗乐观、爱好广泛,有很强的动手和创作能力,从小学到初中,她在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中深耕细作,乐此不疲。她也很热爱写作,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动笔写一些读后感、书评和时事评论性质的文章,也经常参加各级各类书信比赛,以笔为媒,书写自己的感想体悟,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就读东胜区第一中学后,她学习上更加积极上进、刻苦钻研,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郝锵的行为激励着周围的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微小,但一个人的善良和爱心却可以无限广大。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生命中的一束光,只要我们愿意伸出援手,就能够点亮她人的世界。

  郝锵的公益之路还在继续,她的故事还在书写。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位热心公益的好少年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感动,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被郝锵的古道热肠所感染,如暖阳般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巴掌下的孝心

——乌海市第二十三中学王渴欣

  王渴欣,女,2012年2月出生,就读于乌海市第二十三中学六年级一班。她是语文课代表,学习成绩优异,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妈妈患有精神类疾病,经常自言自语,不时发出怪笑声,有时不吃不喝能睡三四天,有时又狂躁易怒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仅无法照顾年幼的王渴欣,还需要王渴欣的照顾。妈妈不想吃饭,不想干活,只想睡觉时,王渴欣就主动帮妈妈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还学会了好几道家常菜。炒鸡蛋、炒土豆丝等都是拿手菜。每天晚上,她都会端来热水为妈妈洗脚。有时妈妈不想吃药,她知道妈妈害怕做噩梦,害怕打雷,就像哄小孩一样哄妈妈:“不吃药就会做噩梦,就会打雷”,然后细心地盯着妈妈吃药。妈妈犯病时说话不利索,王渴欣通过拼拼音的方法帮妈妈校正发音。妈妈情绪低落时,王渴欣就给她讲故事,讲到一半时还引导她猜测故事人物的结局,给妈妈读自己新学的课文,和妈妈聊学校的事,聊村里的事,想方设法帮助妈妈解决困扰在心里的问题,给予她精神上的慰藉。扶妈妈到自家院子里活动,陪妈妈一起看夕阳,共同畅想云朵像什么,感叹蓝天多美丽,慢慢平复妈妈的情绪。感觉妈妈稍好些时还带妈妈到街上引导她给村里人讲她老家的事,引导她敞开心扉,与人沟通。有一次,妈妈又犯病了,心情烦躁,不吃不喝,连续睡了四天。王渴欣看到妈妈的屋里有灰尘,床上、地上都很乱,就进去帮妈妈收拾,妈妈看到王渴欣很不耐烦地吼她出去,王渴欣没出去继续默默地干活儿。妈妈冲上去就给了她一巴掌,把她赶了出去。王渴欣的爸爸和我们聊起这件事时,红着眼眶告诉我们,他看到被赶出门的王渴欣偷偷地擦眼泪,可过一会看见妈妈睡着了,又悄悄推开门进去帮妈妈收拾。当有人问她这件事时,她却坚持说妈妈没有打过她。经过王渴欣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陪伴照顾,妈妈的精神状况逐渐好转,犯病的频率越来越小,原来一年至少犯三四次,今年就只犯了一次,而且症状轻微,时间缩短。

  爸爸平时扫马路,农忙时种地,一家三口主要靠1700多元的低保金生活。王渴欣一出生就由和叔叔一起生活的奶奶照顾。奶奶快80岁了,有高血压,常常头昏,腰腿疼。王渴欣一有时间就给奶奶揉腰捶背,帮忙收拾家,照顾牛、鸡、鸭子等牲畜,还主动承包了为全家人洗衣服的任务。到了农忙时,她还到田里播种、施肥、锄草、摘毛豆、掰玉米......会干的活儿抢着干,不会干的活儿学着干,自己干不了的活儿就和爸爸一起干。邻居刘奶奶80多岁了,儿女不在身边,一个人独居。王渴欣一有时间就到刘奶奶家帮她做家务,陪她聊天解闷。刘奶奶爱看书,可眼睛花了,看不清字。王渴欣经常读书给老人家听。从四大名著到小学课文再到自己写的作文,只要王奶奶喜欢她都想方设法找来给老人读。另外一个邻居家有一个4岁的孩子,经常没人照看。王渴欣一有时间就去帮着喂饭、换衣服、陪着玩、哄着睡觉。每到村委会开会时她都主动去帮忙打扫卫生。村子里有一些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缺少父母关爱,她经常用自己省下来的钱为这些孩子送去自己为他们精心挑选的课外书和文具,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同学罗玉婷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走神,不主动回答问题。王渴欣主动帮罗玉婷讲题。罗玉婷不会仿写古诗,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王渴欣从基础讲起,先帮她理解诗句涵义然后举例演示再让罗玉婷学着仿写,不合适的地方再纠正。经过王渴欣的努力,罗玉婷终于学会了仿写古诗,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同学郭涵淑上课和同桌说话,抠手指,打闹,不写作业。王渴欣从和她交朋友做起。发现她的钢笔没水了,把自己的笔囊借给她,发现郭涵淑感冒了,帮她向老师请假,收拾书包,把她送到校门口,还替她值日。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她补课,鼓励她自己完成作业。同学贺俊茹不小心在宿舍摔了一跤,王渴欣主动把她扶到卫生院处理,扶她上厕所、上床,帮她接水、打饭、拿东西。同学王淑怡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王渴欣将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她。王淑怡上课有问题不敢问老师,王渴欣先引导她在课前预习,找到需要问的问题,然后帮她组织语言,鼓励她在课堂上说出来。终于帮她克服了心理障碍。同学杨洁摔下楼梯,腿骨折了,打了石膏来上学。拿不到想拿的东西,王渴欣帮她拿,不能打饭王渴欣帮她打,还替她值日,帮她打洗漱的水,协助她往返于教室与宿舍,忙前忙后几个月,直到她康复。上体育课,同学们总是容易把衣服遗落到操场,她总是最后一个走,细心地帮同学们收起衣服。下课了,她主动帮老师抱作业本,收拾讲桌,擦黑板。饮水机旁积水了,她主动擦干净,一有时间就到处捡废纸垃圾减轻值日生的负担。

  好心帮妈妈却挨了妈妈的巴掌,擦干眼泪等妈妈睡着了再偷偷进去,这就是王渴欣。她用自己火热的爱心温暖着妈妈,温暖着家人,温暖着邻居、同学,温暖着身边的所有人。她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曲;她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描绘充满期望的画;她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完美的明天。

 

“信义”少年传承雷锋精神

——包头市九原区世纪路第一小学戴兆钦

  戴兆钦,男,汉族,2014年11月出生,就读于包头市九原区世纪路一第一小学三年级三班。先后获得包头市“少年益行动”优秀少年宣讲员、学校“世纪好少年”、“拾金不昧好少年”、“实力少年”勋章等荣誉。

  一、“信义”少年拾金不昧

  一摞现金被一根皮筋扎着,“躺在”嘈杂的游戏厅地上,被经过的一对父子拾到。还没等父亲问应该怎么做,儿子戴兆钦先郑重地说:“爸爸,咱们得交给警察叔叔。”这是包头新闻网刊登的一则新闻,也是“诚实守信好少年”戴兆钦的光荣事迹。

  2023年4月8日晚,戴兆钦和家人在包头市九原区万达广场的大玩家游玩。准备离开时,戴兆钦看到游戏厅的地上有一沓钱,立马告诉了身旁的父亲。爸爸随即捡起了钱,四周环顾了一下,却找不到失主。这时,戴兆钦说道:“爸爸,别人丢了钱肯定会特别着急,这钱对他很重要,说不定还是救命的钱,我们得交还失主或者交给警察叔叔!”

  他们在原地等待失主。随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眼看商场就要关门了,失主仍未出现。这个时候,他果断地让爸爸拨打了报警电话,警察赶到现场后,他把钱交给了警察。不数不知道,这一沓钱足足7800元,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警察叔叔拿着钱,对戴兆钦感叹道:“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有这么高的觉悟,真的很难得啊!”

  经过九原区赛汗派出所警察连续两天的视频调查以及走访之后,终于查找到了失主的信息。4月10日下午,在派出所内,戴兆钦和爸爸在警察的见证下,一起把捡到的钱归还给了失主。这么多钱失而复得,失主激动地差点落泪。这笔钱是他刚刚领到的两个月工资,一家人都指望着用这些钱给孩子交学费和一家人生活。

  失主一再表示感谢,并拿出一部分钱作为酬金用来表达感激之情,戴兆钦果断谢绝了失主的好意,并说道:“没事的,叔叔,钱能找到就好,这是我应该做的。”失主被戴兆钦的真诚所感动,他写好感谢信,还准备了一个大大的奖状送到了学校。

  面对金钱诱惑,戴兆钦不为所动,拾起的是新时代少年的美好精神,传递的是新时代少年的价值力量。

  二、“信义”少年有诺必践

  “别人的东西,即使是一分钱的也不能拿。”从小受家庭影响,戴兆钦总是诚恳待人,信守承诺。

  有一次,他和同学约好周末去包头博物馆参观。谁知那天下雪,同学没有来,他竟然在学校门口等了一个多小时,还是门卫大爷给老师打了电话联系到那位同学,才知道那位同学因为天气原因没办法按时赴约。这件事让那位同学十分惭愧,也被他的诚信守信所感动,从此再也没有失约过。

  还有一次,当他得知幼儿园的玩伴家中不慎失火,同学和妈妈不幸烧伤的消息,老师号召大家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提供帮助,他主动联系到班主任:“杨老师,我想帮助他,我明天要和妈妈去看望他。”第二天,他便带着自己平时攒下的零花钱,和妈妈一起看望了住院的同学,给予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令受伤的同学感动不已。戴兆钦信守承诺,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他的表现也让杨老师十分钦佩,对他连连称赞。

  在日常生活中,他坚决不占别人一分钱便宜。一天早晨,他在买早餐时,早餐店阿姨多找他了5块钱,当他发现时便急匆匆的赶回去找到那位阿姨,并把5元钱退还给了他,阿姨接过钱激动地看着他,并握着他的手直说,真是个好孩子。路过的人也纷纷看着他,竖起了大拇指直夸他诚实。他却摇摇头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说完便转身走了。

  三、“信义”少年担当有为

  10岁的还是戴兆钦公益组织蚂蚁力量“儿童义工团”的一名小义工。他带着妹妹发动身边小伙伴一起参加义工团,节假日、暑期走进街道社区清理垃圾,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走进植树现场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还动员爸爸、妈妈和妹妹一起参加“垃圾不落地”捡烟头行动,积极践行“小手拉大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作为一名三年级小学生,戴兆钦的事迹很简单、很平凡,但他的信念却十分坚定:继续做一个努力、认真的好学生,做一名诚实守信的新时代好少年。

 

诚实守信好少年

——锡林浩特市蒙古族中学乌吉斯古楞

  乌吉斯古楞,女,蒙古族,现就读于锡林浩特市蒙古族中学高一年级208班,她各科成绩优异,位列全年级前五名。2022年,参加学校“书香校园”百词听写大赛荣获一等奖、荣获校级三好学生,同时她被学校评为“拾金不昧的小天使”“学校文明小卫士”。

  虽然乌吉斯古楞同学家境不算宽裕,但她有着美好高尚的品德。在上学时候,有次课间操期间,在学校操场上捡到了二百块钱,她发现周围没有任何人,同学们都上完操回班级了,她捡到钱后第一个想到的念头不是自己揣兜里,而是立即将这二百块钱交给班主任老师,虽然最后没有找到失主,但她如此可贵的精神值得赞扬的。班主任老师将她的事迹上报给学校政教部门,学校以“拾起美德,送还真心”为主题报道了她的感人事迹。也因此她的事迹感染着整个校园,感染着每一位学生纯洁的心灵。

  无独有偶,在一次暑假,她与母亲搭乘公交车到市区德克隆超市买菜,在公交车快到站的时候,她看见有一部手机掉落在座位底下,她急忙拿上手机在车厢内询问失主是否在场,但是无人回应,她猜测失主早已到站下了公交,于是她把手机拿上,并在下车后的站台等了失主一个小时,可是失主并未出现,无奈之下她把手机送到公交车队办公室,工作人员通过拨打手机上联系人的电话,几经辗转找到了失主李先生,李先生来到车队办公室,对乌吉斯古楞同学和车队办公室人员纷纷表示感谢,李先生说道:“手机虽然不怎么值钱,但是手机里面的信息,号码很重要,万一有坏人利用手机号码骗人,这就不知道带来什么样的可怕后果了。”

  这样的事情她不只做过一次,2023年1月28日下午五点左右,她在外出回家路上看到地上有一个方方正正的黑色东西,由于好奇走进一看发现是一个钱包,钱包里面有好多红色百元大钞、银行卡、驾驶证、身份证等众多贵重东西,她猜到失主很着急,但当下四周也没有人,她只好留在原地等了将近半小时,失主也没有过来,于是她只好把钱包送到派出所,公安人员通过查找身份信息找到了失主的联系方式,失主着急慌忙过来找钱包。仔细核对了之后还给了失主,失主表示十分感谢,想要答谢她,她也是拒绝了。第二天,学校方收到了一面写有“拾金不昧,弘扬正气”锦旗,通过失主描述,学校才了解到乌吉斯古楞同学的感人事迹。每每谈起这些拾金不昧的好事,乌吉斯古楞同学总是羞涩地说:“这都是小事,都是我应该做的。”

  乐于助人是传承美德,不事张扬是个人修养,乌吉斯古楞同学还是学校文明小卫士,在学校,她会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复习功课,帮助老师打扫办公室,拾捡校园里的纸屑,擦洗教学楼道的展板,擦拭楼梯扶手等。她会从家里拿来清洁球,拿来抹布,清洁校园环境,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外出游玩、小区散步,她总不忘随手捡起地上的奶盒、纸屑。乌吉斯古楞同学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事迹感动着失主,也感染着学校的每一个师生。

 

小小诚信星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政宜小学孔灏

  孔灏,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政宜小学五年级四班学生。他是班级的班长,在学习上勤学苦读、刻苦钻研,是一名品学兼优、诚实守信的美德少年。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市、旗级比赛一、二等奖,获评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作为学校“诚信之星”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诚实守信之歌。

  他信守诺言,待人诚恳,从不撒谎,在学校里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在家中他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他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是班里同学心目中的诚实守信楷模。

  对待家人,他始终守信守约。高尔基说过:“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个问心无愧的归宿。”四年级时,他跟妈妈达成约定,每日必读一些英语小美文,然后让妈妈纠音,他总能如约执行。有一次妈妈很晚才到家,发现一片漆黑的家里唯独书房的灯还一直亮着,而他正独自一人边看书边等。看到妈妈的那一瞬间,他开心地笑了,说道:“妈妈,我还等着您纠音呢!”后来妈妈才知道,那晚家人一直劝说他不要再等了,他却坚持着和妈妈之间的约定,没有食言。

  还有一次,在小区玩耍时,他捡到一个皮包,里面有500元现金、一张银行卡、两张超市购物卡、两包名贵香烟。面对利益诱惑,他不为所动,主动送到小区保安室,交给了保安叔叔,后来失主在第一时间联系了他的父母亲表示感谢,并拿出现金酬谢,但他婉言拒绝了,失主激动地说:“你拾到的不仅仅是一个钱包,更是难道的诚信!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和不求回报的品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还有一次,爸爸买来一只新的电热水壶,他非常喜欢,就立即拿到厨房使用,因他在关水龙头的时候无意间把壶浸湿了,结果通上电不一会儿水壶就烧坏了。爸爸下班回到家后,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就问这是怎么回事?他主动地向爸爸说明了原因、承认了错误。爸爸听后用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孩子,壶坏了我们可以花钱再买,但是你的诚实,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对待朋友,他始终诚实以待。去年寒假,他和好朋友约好周六上午10点在离家不远处的小公园门口集合,一起前往游乐园玩耍,但是因为好朋友临时参加一个生日宴会忘记赴约。时间已经过了10点,孔灏没拿手机无法和好朋友取得联系,为了履行诺言,他在零下20多度的寒冷天气中足足等了1个小时,好朋友参加完生日宴会才想起了和孔灏的约定,两人再相遇时,好朋友为孔灏的诚实守信而惭愧动容。

  对待同学,他始终谦虚随和。孔灏乐于关心帮助他人,善于调解同学间的矛盾,能够和同学共同学习、共同娱乐、共同成长。尤其是对于班集体的荣誉他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他的身影,每次轮到他值日时,总是第一个打扫,在学校每当看到地上有纸片,不管是否自己的辖区,作为班干部的他总是弯腰捡起,然后扔进垃圾桶,同学们都夸他是一个好班长。

  他不仅自己诚实守信,也在敦促身边的人,因为他相信“独木不成林”。口齿伶俐,胆大心细,礼貌大方的他,曾获得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首届“华语行”语言艺术(朗诵)专业成果展演全国总赛“华语金星”荣誉称号,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2024春节特别节目中表现优异,被授予“优秀小主持人”荣誉称号;在第二届国际中文朗诵金梅花奖活动中,荣获少儿B组二等奖;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普通话挑战赛中表现突出,荣获小学B组金奖。利用自己的特长,他竞选上了校广播员。在学校里,每一次播报他都兴奋不已,因为他又有机会向同学们宣扬诚实守信了。每次,他都认真准备稿子,从写稿到润色,从背诵到情感,他都一丝不苟。有时候嗓子都练哑了,还继续坚持着,希望尽自己小小的力量,让更多同学加入“诚实守信”的队伍中来。

  不仅如此,孔灏还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在2022—2023学年中,他热心集体工作,热情服务同学,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他还是个热爱运动的活泼少年,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中,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展现出新时代少年的活力与自信。

  少年拔节正成长,诚信守礼扬四方!孔灏同学对家人、对老师、对同学,都能做到诚信守信。他文明守礼,待人诚恳,“对不起”“没关系”“谢谢”是他的口头禅,看到长辈,总会微笑打招呼,礼让长辈先行,他就是这么一个诚信守礼的新时代好少年,用自己的点滴谱写了一曲诚信守礼之歌!

 

奉献爱心收获感动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九小学郭悦然

  郭悦然,女,汉族,2011年9月生,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九小学六年级二班学生。曾荣获“倡导全民阅读构建书香前旗”世界读书日活动荣获“童话之声”一等奖,2020年乌拉特前旗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朗诵活动中荣获三等奖,乌拉特前旗“首届青少年国防竞技精英赛”荣获三等奖,2021年乌拉特前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2023年乌拉特前旗第五届“新时代好少年”。

  一、播下热心公益的种子

  也许是上幼儿园时妈妈带她参加公益植树活动,给懵懂幼儿的内心种下了公益的种子。从那以后,只要有她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她总会主动参与,例如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帮助贫困学生、参加保护母亲河活动等等。

  时间久了,郭悦然觉得一个人参与公益活动还不够,于是她开始组织活动。第一次活动是2019年暑假的一场义卖,当时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里连降大雨,很多地方都遭受了洪涝灾害。郭悦然听到家长们聊天时谈到“受灾的农牧民今年几乎没有收入”后,便组织了十几个小伙伴拿出家里八九成新的玩具、绘本等在公园义卖,最终将收入的180多元钱全部捐给了当地红十字会。郭悦然先后共组织5次爱心义卖、爱心捐赠活动,在她的带动下,参与同学、伙伴约70余人次。爱心义卖不仅仅是出售闲置物品,更是鼓励孩子们传递爱心大义与真情。一次次的公益行动,让她从中深刻地体会到“物品有价,爱心无价”的意义,她关爱他人的意识更强了。“一滴水也许微不足道,可如果无数滴水汇成一股股清泉,却足以滋润人们的心田。”她曾在作文里这样写道。

  二、长出热心公益的幼苗

  “临时约人参加活动会有很多问题,约到的人也少,我也要组建自己的志愿服务队。”郭悦然在2021年暑假对妈妈说。萌生了这个想法后,她便开始行动了。征集队名、设计队徽、“招兵买马”、“试运行”……一切都井然有序,一切都在计划之中。经过组织同学参与当地志愿者协会的“乌梁素海清源行动”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项目,郭悦然信心更足了。2021年10月13日是少先队第72个建队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小蚂蚁红领巾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了,班里的每个同学都是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开展活动时都可以呼朋引伴,“小蚂蚁”力量虽微,却也可以凝聚成一股股力量,汇成滋润人心田的“一股股清泉”。

  自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郭悦然带领志愿服务队队员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在节假日,到公园广场捡拾垃圾,做关爱生态环保的宣传者、践行者;在“世界读书日”,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明安镇小学捐赠图书、学习用品及衣物;在植树节,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修复区义务植树;下雪后,不惧寒冷清理学校及周边积雪;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帮帮乐”志愿服务集市上,帮助残疾人销售自主创业生产的家居洗化用品。

  三、怀揣成为大树的梦想

  当她和别人聊起这些公益活动,最让她津津乐道还属组织班里同学一起帮助乡村留守儿童的事情。临近2024年元旦,郭悦然遇到小区里在乡村任教的阿姨,闲聊间了解到一些乡村学校的学生缺少学习用品、书籍等物品。回到班里,她立即将自己“爱心接力”的想法告诉了小队友,又在全班发出了号召。不到两天的时间,同学们就根据所需带来了笔、本、尺子、马克笔、课外书、益智玩具等10余种300余件物品。经过小队长们的分类整理,将这些物品由家长代表在元旦前夕送到了乡村小学孩子们的手里。当通过手机看到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收到礼物的高兴模样,全班同学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位班长在班里更有威信了,组织活动时队员们的参与度更高了。“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公益行动的队伍中来,愿它像一棵参天大树能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来绿荫。”郭悦然期许道。

 

小小环保“银行家”

——乌海市乌达区团结路小学郝暄博

  郝暄博,男,汉族,2012年12月出生,乌海市乌达区团结路小学五年级3班学生。曾获全国第35届小作家写作能力6级荣誉称号,被自治区团委、少工委授予红领巾奖章个人二星章。

  教室里,有的同学做完课堂练习后,随手就把练习纸扔掉了,洁白的纸躺在地上被踩得脏兮兮的。郝暄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刚开始,一下课他就忙着捡拾同学们丢弃的练习纸。后来他觉得自己一个人捡也不是办法,得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于是,他与几个同学一起策划创建了“环保小银行”。郝暄博把家里装货的大纸箱做成“环保小银行”的“揽储箱”,让同学们把废旧物品“存”入箱内,积累到一定量就将废旧物品卖给收购站,还把卖废品的钱用于班级活动经费。为了动员大家都将废品存到“揽储箱”里,他还为“环保小银行”设计了宣传口号:“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自从有了“环保小银行”,同学们主动到垃圾桶旁把丢弃的废纸和水瓶收集到“揽储箱”里。值日时,许多同学都去回收废纸和作业本。大课间,学校卫生区巡视的同学也自发地搜寻被丢弃的水瓶和纸片。甚至,有的同学和家人一起出去吃饭也不忘收集水瓶……刚开始,“环保小银行”还只是在班级同学之间开展“业务”,后来临近班级也加入进来,建立了“环保小银行”分行,不久之后,从整个年级再到全校都广泛建立了“环保小银行”。全校890余名学生都成为它的“业务员”。每到周末,郝暄博都会带领“环保小银行”的同学们把积攒的废旧物品卖到收购站。为了确保收入的每一分钱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郝暄博还组织大家评选出两位财务部长,一个负责管账,一个负责管钱。“环保小银行”支出的每一笔钱都要经过班会讨论通过。每到周一,郝暄博都定期开会公布上周“环保小银行”收益,不断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好(郝)行长”。

  同学李浩克因父母工作忙,一直和奶奶生活,不能认真完成作业,待人不礼貌,总是迟到,上课也不能集中注意力,不是抠手指头就是玩铅笔,还喜欢说脏话,把塑料瓶子对准垃圾桶当靶子玩,写不好作业就撕本子,铅笔没用完就扔了。郝暄博主动和李浩克交朋友,主动帮助他听写生字,耐心地给他讲解不会的题,发现他说脏话,及时纠正。每当李浩克把没用完的铅笔、作业本等能用的东西扔了,郝暄博都主动帮他捡起来制作成小手工送给他。慢慢地,李浩克迟到的次数少了,上课的小动作消失了,也不再说脏话了。看到郝暄博将他扔掉的废旧物品改头换面重复利用,从好奇惊讶到心有所动,最终他也加入了进来,自觉回收废旧物品和郝暄博一起做成美观实用的手工制品,成为“环保小银行”的“业务员”,还帮助郝暄博一起动员其他同学加入“环保小银行”。

  在郝暄博的宣传和倡导下,“环保小银行”不仅在学校里如火如荼地推广开来,在社区也逐渐有了“业务”。郝暄博那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被广泛传播,甚至逐渐深入人心。今年在郝暄博的推动下,社区举办了废旧物品时装秀活动。郝暄博用平时积攒的塑料袋、矿泉水瓶、废纸板等做成的漂亮礼服,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在郝暄博的推动下,社区先后举办了以物易物活动、旧物置换共享活动、白色垃圾志愿服务活动,还创建了社区旧货跳蚤市场,建立了线上旧物共享信息微信群,同时还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举办了垃圾分类知识有奖竞猜活动。为了让社区居民更好地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要领,郝暄博主动出镜协助社区拍摄垃圾分类知识小视频,并通过乌达发布融媒体平台广泛展播。如今,环保已成为郝暄博所在社区的一张名片。

  在郝暄博的影响下,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开始践行环保理念。家里洗菜、淘米后的水会用来浇花、冲厕所,快递箱被改造成可摆放在桌面的“小垃圾箱”,用完纸的卷纸筒变成笔筒,废旧塑料瓶加上灯条和开关变成漂亮的灯饰,无用的广告纸变成青蛙、花篮、收纳筐......有一次,妹妹写作业时一页没写完就翻页了,还有一页因为写错字用橡皮擦黑了就没写。他严厉地批评了妹妹,还带着妹妹一起捡垃圾、一起用废旧物品做手工帮助她提高环保意识。还通过给妹妹讲大树与纸张的关系、讲环保故事、举身边的例子等他能想到的方式引导妹妹节约用纸。后来,妹妹也有样学样,发现自己衣服小了,主动放到社区旧衣服回收箱里。当我们和郝暄博聊起这件事时,他高兴地说,看到妹妹的进步,他还给妹妹买了一个棒棒糖作为奖励。为了更好地普及环保知识,郝暄博一有时间就广泛阅读与环保相关的书籍。诸如《一棵大树的旅行》等环保类图书在他的书房里被摆得满满的。

  疫情期间,“环保小银行”的“业务员们”累计捐款3000多元。去年夏天,酷热难耐,但少先队员们要戴红领巾上学。红领巾围在脖子上太热了。老师说可以通过戴队徽代替戴红领巾,但有些少先队员的队徽都找不到了。“环保小银行”把卖废品的钱拿出来为少先队员们每人买了一个队徽。从那以后,同学们的积极性更高了。在郝暄博的带动下,他所在的少先队中队荣获全国红领巾中队称号。自治区团委、少工委还为他们颁发了红领巾奖章集体中队四星章,郝暄博个人荣获二星章。

  如今的“环保小银行”已经成为学校、社区提高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践行环保理念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好(郝)行长”这个亲切的称呼越叫越响。

 

厚植家国情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连浩特市第四小学张梓萱

  张梓萱,女,回族,2013年3月出生于内蒙古二连浩特市,现就读于二连浩特市第四小学五年(三)班,任该校大队委,宣传委员,2023年度二连浩特市新时代好少年。

  老师的谆谆教导,父母的悉心培养,社会的关怀帮助,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张梓萱一天天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热情开朗的小学生。在老师眼中,她关心集体,积极进取,乐于为班级服务,是同学的好榜样,老师的好助手。在父母眼中,她自强自立,勇敢坚强,积极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参加小区义务劳动,遇到困难从不轻言放弃。在同学眼中,她热情友爱,团结向上,组织成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邻里眼中,她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毅力,增长自己的才干。

  张梓萱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生,生长在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内蒙古自治区,从小便感受到各民族团结包容、守望相助,上学后,她处处维护民族团结,和各族同学亲如一家。她的父母是退役军人,经常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培养她爱党爱国情怀,从点滴小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她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生态环境,她经常带着几位小伙伴主动为社区做好事,捡拾道路、公园景区绿化带白色垃圾,清理墙壁上的小广告等。外出游玩、小区散步,她总不忘随手捡起地上的纸盒、纸屑,一言一行讲道德,举手投足见文明。她连续三年寒暑假期,参加“野生动物保护行动”,为边境线上的黄羊送水、草料,遇到受伤的鹰隼、鹅喉羚、黄羊等野生保护动物,她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前往救助;利用课余时间为环卫工人送早餐,帮助环卫工人打扫街路,从不怕脏更不怕累;在多项公益活动中总能看到她小小的身影,她多次积极参与到“大手牵小手”“情暖童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月捐”等志愿服务活动中,为贫困同学捐款捐物,2022年,张梓萱第一时间将自己积攒的1500元零花钱和稿费全部捐献给市红十字会,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红领巾讲解员,她用儿童伙伴熟悉、亲切的语言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党的故事、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故事、先锋人物的故事。2023年3月5日,她组织同学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参与志愿服务 争当文明使者”活动,还随志愿服务队到赛乌素嘎查进行“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宣传。节假日中,张梓萱作为小讲解员到国门、科技馆、博物馆等场地为市民群众进行展馆宣传讲解。2023年以来,她积极参加“党的故事我来讲 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喜迎二十大 争做好队员”“学习二十大 做好接班人”“践行二十大 语赞新时代”“歌颂党·歌颂祖国·赞美家乡”“北疆教育心向党 携手奋进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 唱响红色旋律”“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演讲朗诵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张梓萱爱好广泛,喜好运动,热爱编程,酷爱架子鼓和朗诵,钟情阅读。她十分注重自己的思想品德培养,课余生活较为丰富,在完成计划的学习任务和家务后,她会做一些小手工、小实验,养一些小动物,种一些小植物,日常的观察上手,锻炼了她的写作能力,多篇作文获得奖励。2023年8月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红领巾代表,参加了“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研学夏令营活动,被评为优秀小营员,9月参加“小石榴籽走边关”,实地寻访守边戍边战士和三代戍边人乌尼孟和,感受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对祖国边疆和这片草原的挚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她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她立志用自己的方式感染身边人,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一名更加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为国家做贡献,为祖国争光!

 

田径小将的“冠军”蜕变之路

——包头市第二十四中学赵旭升

  赵旭升,男,汉族,2008年9月出生,就读于包头市第二十四中学初三年级四班。2023年,16岁的赵旭升收获了满满的成长硕果和人生骄傲:内蒙古自治区第15届运动会3个项目冠军,并破三个记录;自治区U系列精英赛2个项目冠军;自治区中学生田径锦标赛4个项目冠军。站在冠军领奖台的那一刻,赵旭升心中有了更大的目标:继续刻苦训练,将来要为祖国出征!

  一、结缘田径

  赵旭升从小就对田径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却苦于没有专业教练的训练和指导,想要成为一名优秀体育运动员的心愿一直埋藏心底。

  2021年,赵旭升升入包头市第二十四中学。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包头市第二十四中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赵旭升十分珍惜这个平台,一入学,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田径专业队。

  两年间,校园操场上,他始终是跑道上那个努力奔跑的男孩。刚开始参加专业训练,赵旭升就是一个运动小白。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跑的慢、跑的累......那时候也想过放弃,但每当想到自己从小以来的梦想,想到学校对田径生的栽培与重视,他便继续咬牙坚持。每天早晨,当同学们还在吃早饭,他已经奔跑在田径场上。没有技术、也没有能力,看到师哥师姐在跑动时,技术动作十分完美,他便开始焦虑起来:“什么时候我可以达到他们那样的水平啊!”他不断地观察研究师哥师姐的动作、技能,一点一点地“偷师学艺”。

  遇到难点、难题的时候,不厌其烦的去问教练。矫正动作、改进技术、学习要领。一次的混氧训练中,教练下达15公里的训练要求。师哥师姐们说:一定要沉下心来,这是一场漫长的训练。赵旭升不以为然,刚开跑时,他感到无比轻松,渐渐的开始体力不支,一看表才6公里。“怎么办?是咬牙跑,还是放弃?”体能已达极限。他心里挣扎着,呼吸也逐渐加重,脚步开始杂乱,有了放弃的想法。就在这一刻,“调整呼吸、放松身体、跟上节奏!”师哥们的提醒在耳边响起,他意识到自己一开跑就是错误的。于是,按照师哥们传授的经验,他迅速调整,下定决心要跑完全程。8公里、9公里、10公里、11公里,心中一遍一遍的鼓励自己,终于跑表提示15公里结束。

  那一刻,赵旭升才知道跑步不仅是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还磨练意志,教会他做人的道理。

  二、一“跑”成名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赵旭升的技能和水平飞速发展。

  训练了几个月后,赵旭升迎来了第一场比赛——8公里的越野赛,当时他是初中组年纪最小的。

  开枪了!赵旭升冲出去找到第一集团,紧紧地跟着,可在距终点还有2公里时,由于和对手在能力上存在差距,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拉开,最终只获得包头市第四名的成绩。尽管心有不甘,但也为学校争了光,更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他心里暗暗立志,以后一定要站上更高的领奖台,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之路。

  接下来的训练中,他更加努力了。渐渐地,可以跟上师哥们的训练步伐。每年假期,学校都会组织外出集训,过年也不能回家。2022年冬训结束后,迎来了内蒙古运动会包头市选拔赛,这时的赵旭升站在赛道上已不再胆怯。教练也细心讲解技术和策略,鼓励他要大胆、要自信。发令枪一响,他按照自己在训练中的强度配速跑了出去,1500米是田径场三圈再加三百米。他有计划地分配着时间,在最后300米的冲刺中,他和其他对手拉开距离,以5秒的优势拿下第一,取得代表包头市参加内蒙古全运会的资格。

  三、化茧成蝶

  内蒙古全运会如期而至,这是赵旭升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

  预赛800米只为冲进决赛求稳,最后以2.03的综合成绩排第一晋级决赛。决赛检录前,教练为赵旭升鼓劲:“相信自己!拿第一!破记录!”带着期望,带着自信,赵旭升走上决赛赛道。

  八个人以弧形站在起跑线上,发令员做着最后的准备。

  各就位……预备……枪响了!

  八个人如同离弦之箭。赵旭升跑出去抢道,但位置不利被卡在后面,此时还有六百米。“要沉下心!”师哥们嘱托在二遍响起。跟随节奏,赵旭升到了最后三百。这时候,教练在看台上大吼:“该发力了!”赵旭升放大步幅从倒数第三赶超到第二,此时的他有些疲惫。但在检录处,教练的肯定让他瞬间又有来拼了命也要拿第一的力量和勇气。赵旭升调整呼吸、加快节奏,加速、加速、再加速,终于冲过终点。

  “第一名”!!!

  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定格,1.59.49!

  赵旭升大吼一声,所有的疲累一下子消散了。他成功打破内蒙古自治区男子丙组800米2.01.76的记录,证明了自己!更坚定了有朝一日,能为国出战的信心!

  作为一名中学生,赵旭升明白:只有全面发展,未来田径的道路上才会走得更远。他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将在学习上与训练中遇到困难都一一化解。在田径发展的路上,赵旭升一直牢记教练的一句话:只要有梦想,勇敢去追求,总有一天会站到成功的顶峰,俯瞰那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

 

勤学善思好少年 向上向善好榜样

——鄂温克族自治区鄂温克中学阿斯娜

  阿斯娜,女,蒙古族,2009年10月生,就读于鄂温克族自治区鄂温克中学八年四班,共青团员。曾荣获第二十一届“龙之声”全国书画大赛美术金奖,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诗歌朗诵比赛二等奖,自治区“同步阅读之星”三等奖,第九届全市“图书馆杯”三语朗诵大赛二等奖,呼伦贝尔市双语播音主持人比赛、“海一中杯”演讲比赛获优秀奖等荣誉。

  阿斯娜是老师、同学心中品学兼优、诚实守礼、阳光活泼的美德少年,她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用正直、善良和守信诠释着她的“美德”。

  一、勤学善思,努力上进,是新时代少年成长之路

  对待知识,阿斯娜总是充满好奇,善问是什么,善寻为什么,善思怎么样。在家里,她的书籍摆满了三个书架。她坚持每天阅读,已经阅读了《西游记》《飞往你的山》《瓦尔登湖》《你当像鸟》等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和名著。她还经常与同学一起交流分享读书心得,拓宽自己的思维与想象。她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步入中学,每学年都被评为学习标兵。她不仅自己勤奋学习,还愿意帮助其他同学,她说:“因为我们是一个整体,作为班长我更应该在学习上帮助同学共同进步。”班级同学都被阿斯娜的勤奋好学所感染,渐渐形成了比学赶超、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文明友善,传承美德,是新时代少年应有之情

  阿斯娜温柔善良,乐于助人,常常用自己的善举默默影响着周围的人。她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到假期,父母下班回家都能吃上她做好的午饭。在班级与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临近小学毕业,班级有个同学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她作为班长,在学校发起募捐活动,现在还时常组织同学们与其视频聊天,鼓励他增强信心,与病魔斗争。生活中的阿斯娜,就是这样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三、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少年必备之能

  阿斯娜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经常参加各类文体比赛并获得了各种荣誉。她热爱体育锻炼,喜欢形体训练、游泳等活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曾荣获呼伦贝尔市第六届游泳比赛蛙泳50米第二名、100米第三名,呼伦贝尔市第四届少儿超模大赛“十佳超模”,鄂温克旗第二届青少年模特大赛二等奖等奖项。阿斯娜在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也注重对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参与主持各级大型活动,曾获得鄂温克旗第六届校园之星播音主持人比赛二等奖,“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鄂温克旗朗诵比赛一等奖、优秀主持人奖,在“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鄂温克旗朗诵比赛中获二等奖并参与主持。同时,阿斯娜不仅仅着重提升自己“说”等能力,也不断加强自己“写”的水平,她的作文都会被当作范文在班级诵读,并且在各类比赛中斩获颇丰,获得了包括全旗“未来之星”作文比赛第二名,全旗体验式教学课题竞赛一等奖,全旗学生现场作文比赛三等奖,第二十六届校园书法大赛硬笔书写第一名等在内的诸多荣誉。

  四、心存梦想、践行初心,是新时代少年应有之责

  阿斯娜热爱自己的国家,爱优秀的传统文化,她在自己的演讲稿中写道:中华民族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我的家乡呼伦贝尔草原上生活着汉、蒙、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40多个民族,他们像一家人一样团结,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新时代的共青团员,要加强民族团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她秉持着心中的梦想,平时在家经常和妈妈一起学“学习强国”,积极参加问答题环节,将爱党爱国的种子深埋于心。在班级互助互爱,厚植民族团结精神,积极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中队会,制作民族团结手抄报,学习宣传民族团结精神,向班上其他同学学习达斡尔、鄂温克等少数民族语言,不断加强同各民族同学的交流交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

  阿斯娜像一棵充满生命力的小苗儿,爱党爱国、勤奋学习、自强自立、亲情友爱。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滋养下增长知识茁壮成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陶冶情操,磨炼意志,逐渐成为一名更加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勤学善思好少年 向上向善好榜样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滨湖小学王嫣博

  王嫣博,女,汉族,2011年10月出生,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滨湖小学六年级二班学生,数学课代表、大队部副大队长。她具有积极向上的品质,热爱祖国,热心公益,积极主动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曾多次参观位于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乌兰察布市的“集宁战役纪念馆”等红色遗迹和革命文物,通过对英雄的缅怀和对革命历史的不断学习,使得她从小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从小培养了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操。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更是积极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为抗疫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她阳光向上、成绩优异、乐于助人,经常主动帮助身边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爱好广泛,唱歌、绘画、跳舞、书法、朗诵等都很优秀,在学校里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她品学兼优、严于律己,从小就非常喜欢阅读,家长也非常重视她的教育,让她从小就接触各种知识,每周都会去市图书馆阅读或借阅,逐步培养了个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还是一名善于思考的学生。她思维活跃,善于发现问题,总是能够快速地掌握知识点,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成为了学校里的佼佼者。在学校大队部里,王嫣博也是一名出色的队员。能够与同学们融洽相处,帮助她人解决问题。在大队部中,她还带领小伙伴们一起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曾荣获2023年度乌兰察布市“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荣获2023年度集宁区教育系统“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荣获2023年度集宁区滨湖小学“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并多次荣获集宁区滨湖小学“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部”等荣誉称号。

  她道德品质高尚、文明行为规范、勤俭节约、热心公益。

  作为新时代好少年的她具有广泛的社会视野和关注时事热点的能力,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我市正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王嫣博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点点滴滴从自身做起。每天上学,校服穿戴的整整齐齐、佩戴红领巾,脸上洋溢着热情和自信的笑容,在校园里对老师同学有礼貌;在公共场所对叔叔阿姨热情、在家里对父母孝顺。从她身上,时时刻刻传递着一份责任和一份爱。放学回家后,写完作业,主动带着弟弟清理楼道卫生、整理鞋柜、收拾卫生,并且每当看到小区内有杂物或楼下的自行车摆放凌乱等,都会带着弟弟一起打扫、整理。时时刻刻从自身做起,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一些人、带动一些人,让“做文明有礼集宁人”的理念成为每个人的共识,文明共创、和谐共建。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2022年8月份,在疫情防控期间,她所在的家乡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土牧尔台镇金坝地村村委会号召大家募捐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得知此消息后,她和弟弟商量并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决定拿出200元的压岁钱捐给家乡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再如2023年5月乌兰察布红十字会举办的携手一起捐“内蒙应急救护一体机”、2023年12月18日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的6级地震、集宁区教育局举办的慈善捐等等,她都积极的参与。处处体现着小爱心大责任。

  她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身心健康。不仅在学习上具有优异成绩,在体育、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方面也具有突出的表现。她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举办的各项活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的参加并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曾多次荣获校运动会“女子100米冠军”、“4x100米女子接力赛冠军”、荣获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大型少儿成长才艺节目《草原娃》中“优秀小演员”称号、荣获“蒲公英杯”首届艺术竞技大赛国标舞最佳表演奖、荣获第四届金龟子国际儿童艺术节全国总决赛舞蹈类金奖、荣获全国青少年宫展演内蒙古铂金奖、荣获全国社会书法艺术水平考试“儿童画”一级、获得中国国际标准舞十级、获得中国音乐学院“少儿歌唱”四级、参加2023乌兰察布“六一”儿童节文艺晚会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荣誉的取得,不仅可以增加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还可以使她在社交中更加自如、更加得体,赢得更多的朋友和支持。

  王嫣博说:“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我要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时刻以新时代好少年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

  新时代好少年是我们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她们的涌现和成长,是我们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向她们学习,勇于拼搏,追求卓越,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读有益的书 做有用的人

——准格尔旗民族中学樊雨嘉

  有这么一位阳光女孩,她有着谦虚进取的学习韧劲,在她身上闪耀着虚心好学、勤学善思的亮光,她就是樊雨嘉。

  一、在学海中探索,她执着善思、积极进取

  新学期、新气象、新希望,沉寂了一个假期的校园呈现出勃勃生机。同学们重返课堂,开启新学期的校园学习生活。在初二11班的教室里,樊雨嘉正在全神贯注聆听英语老师的讲课,并不时与老师、同学互动,牢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到做题中。

  成功的花儿,和那被人惊羡的美丽,都源自汗水与坚持!学习上,樊雨嘉勤奋刻苦,无比执着,成绩始终名列班级、年级前茅,是同学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小学霸”。对待学习,她时刻充满了激情和上进心,力求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常常因为与同学们研讨学习方面的问题而面红耳赤,有时甚至为解决一道难题而冥思苦想。她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考力,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表面,而是努力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提升自己,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初一年级刚开始接触历史,樊雨嘉感觉非常地新奇,特别是对唐朝的历史人物故事尤为感兴趣,因此也喜欢看一些关于那个时期的诗集、影视剧、书籍等文化。但随着课程难度逐步加深,她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不能够深刻地理解记忆,针对这个问题她开始进行独立思考,总结了一套“缩减记忆法”,按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她以时间轴为准绳,将事件内容进行串联梳理,把大篇幅的背诵内容缩减归纳整理,做成学习目录单,这样既省时省力、一目了然,也便于背诵记忆,而且还方便携带,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率。同时,她还将这个方法分享给与她有同样困惑的同学,帮助他们背诵理解历史知识点,很多同学在借鉴后,成绩都有了很大提升。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樊雨嘉之前也不是很有兴趣,总是摸不着头脑、思路不够清晰,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她在课前预习新课,将知识点采用分类列举、归纳总结对比,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显眼醒目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并把新课内容列重点精细制作在预习单上,通过实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解决三角形判定、因式分解、动点问题时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仅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还锻炼框架列图的思维,这使得她在新课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当然,在学习中她也有许多疑问,但她通常都会自己钻研、与同学讨论,有时也会在课间去请教老师,直到把不会的题弄懂为止,她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带动了班级向上向好发展。

  二、在舞蹈中拓展,她爱好广泛、全面发展

  国际标准舞总会拉丁舞金牌,2023年国际标准舞全国邀请赛内蒙古.呼和浩特暨首届体育舞蹈精英赛青少年新秀单人14岁A组L一等奖、单人14岁以下组L二等奖、单人14岁以下A组L二等奖……

  舞蹈,樊雨嘉是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没有出生于舞蹈家庭的优越环境,也没有专业的学习。仅是一种兴趣爱好,樊雨嘉凭借一股倔强、热爱,勤奋刻苦,追求所爱,辛勤付出,希望自己在热爱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在七年、两千五百多天的舞蹈学习生涯中,樊雨嘉坚持上课,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积极练习基本功,日久天长的磨练不仅是舞蹈功底,更是学习的意志。

  记得2022年年初,樊雨嘉的脚患甲沟炎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为了不耽误学习每天坚持到校上课,强忍着疼痛定期修剪包扎换药,周末也不放过自己,正逢拉丁舞等级考试在即,错过只能等下一年,还有各类汇报演出,她担心因为请假错过老师教授的每一个精彩动作而影响到考试成绩,坚决不请假,强忍着疼痛反复练习动作技巧,将近一个月的紧张练习中,每次一个半小时后放学回家,指甲缝里全是血,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然而她对学习的这种执着的态度,也让老师和父母由衷的欣慰,比起舞蹈对她的吸引力,她说疼痛的困难显得微不足道。

  三、因感恩而奋进,她热心公益、志在高远

  “少年不展风云志,空负恰好少年时。”樊雨嘉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新时代的少年,遵守社会公德,心怀感恩,热心公益。

  在班级里,樊雨嘉总是能耐心帮助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的同学,班里的哪位同学遇到不会解答的题目时,总会找她,她会第一时间放下手中的事情主动伸手帮忙,按照解题思路一步一步耐心讲解。

  小学时,班里一位女同学家庭特殊,父母没有条件亲自照顾,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导致孩子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抄作业、乱花钱的坏习气真不少,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在班里组织的“一帮一”互学中,她主动担当,与对方结成“对子”,手把手耐心认真地辅导,从解题思路到多种方法,还经常鼓励对方要好好学习、要乐观自信、要以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几年来,在樊雨嘉的倾心帮助下,该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成绩直线上升。毕业之际,这名的同学奶奶特意赶来,向樊雨嘉表示感谢。

  学校课后服务普遍枯燥乏味,为了使学生们更加主动参与学习,研究探索,樊雨嘉主动报名,邀请自己身为化学老师的父亲抽空到学校,担任同学们的课后服务辅导老师,与父亲一同协作,为大家做了精彩的创意科学实验,为班级同学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樊雨嘉看到了社会温暖和关怀,看到了努力后的收获和成绩,她有爱自己、做优秀自己的自信,也有用自己的微光影响和照亮他人的恒心和毅力。沐浴温暖,心向阳光,樊雨嘉正迈着坚定的步伐,执着向前。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美德

——巴彦淖尔市实验小学段沫含

  段沫含,女,汉族,2013年5月出生,就读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实验小学五年级。曾荣获2023年第五届 “致敬英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活动省级二等奖和优秀奖,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选拔赛二等奖,临河区首届红领巾讲解员大赛优秀奖,其创作的微视频作品入选了全国少工委主办的素养教育项目。

  一、践行雷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段沫含争做雷锋式好少年,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段沫含都会号召同学们一起去革命烈士陵园擦拭墓碑、祭奠先烈。段沫含还会带领同学们把公交站点的各个角落清理得干干净净,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干净、整洁的乘车环境,擦亮了城市窗口。在活动中,作为副班长段沫含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遇到脏活、累活、苦活、从来都是抢先干、带头干、从无半点怨言。在生活中,段沫含会经常去看望一位常年资助贫困生的老人,学习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段沫含参加了2023年第五届 “致敬英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活动,其创作的微视频《我和我的祖国》和书法作品《描绘我心中的英雄》分别荣获省级二等奖和优秀奖。在学习英雄的光荣事迹的过程中,她参加北京晚报读者俱乐部举办的“小读者致敬英雄八一英雄”活动,深刻感受到军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段沫含追寻党的历史脚步,在“红船精神”的照耀下,积极深入地学习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光荣传统和党的精神。她参加了2023年由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共青团、教育局、少工委举办的“二十大精神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临河区首届红领巾讲解员大赛并获得优秀奖。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同时,段沫含创作的微视频作品《红色记忆的召唤》也入选了全国少工委主办的素养教育项目,并在相关媒体展示。段沫含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的过程中,创作的书法作品荣获校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民族团结小石榴籽”大赛二等奖。

  二、少年强国有我,激发科技梦想

  2023年,段沫含走进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电工研究所,在这里学习了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段沫含把 “少年强则国强,科技强则国强”的科技梦始终怀揣于心,努力学习,在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选拔赛中,段沫含呼吁环保的作品——《保护海洋陆地》获得二等奖。

  三、弘扬传统文化,倡树文明新风

  段沫含遵守文明礼仪,是文明风尚的实践者。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通话。段沫含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校园、走进社区,纠正不规范的语言、宣传普通话。

  段沫含积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心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昨日少年,今日未来”段沫含是一位新时代的好少年,是盛开在祖国新时代下的一朵鲜艳的红花。

 

风雨中的向阳花

——兴安盟科右前旗兴安北京小学刘昱菲

  刘昱菲,女,汉族,2014年6月出生,就读于兴安盟科右前旗兴安北京小学四年四班。在老师同学眼中她成绩优异、阳光开朗,而在父母的眼中,小小的她为饱经风雨的家带来了一束光。从父亲脑出血开颅手术后,“孝于亲,所当执”就成为了她的座右铭,两年多的时间,她一直在帮助照顾父亲,乐观坚强、不畏风雨,用行动诠释了孝道,用爱心温暖了亲人,成为了同学们身边孝老爱亲的好榜样。

  一、小小的她成为了妈妈的精神支柱

  2022年5月的深夜,小昱菲的爸爸突然呕吐抽搐,昏迷不醒,在被紧急送到医院后确诊为重度脑出血,需要立即开颅手术。自此刘昱菲家庭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因为妈妈要全力照顾病重的爸爸,可能无暇顾及她,小昱菲暂时住在同学家,年幼但却懂事的她怕妈妈担心,坚定的对妈妈承诺,“妈妈,您去照顾爸爸,不用担心我,我能照顾好自己。”年仅8岁的她开始学着照顾自己,在学校好好学习,在同学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尽力让妈妈没有后顾之忧。得知妈妈终日奔走在医院,在照顾病人和筹钱之间,心力交瘁,小昱菲明白,自己就是妈妈的精神支柱。每次和妈妈通电话,感受到她的疲惫时,小昱菲总会给妈妈加油打气,给予她信心,也会告诉她自己的生活学习近况让她安心,渐渐的她成为了妈妈心里温暖的小太阳。

  二、坚强的她成为了爸爸的“小护工”

  三个月后,昱菲的爸爸出院,但康复期间二次出血,并伴有轻度抑郁,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此时她的爸爸已经瘫痪在床而不能自理,吃饭、吃药、上厕所都只能在床上解决。每天小昱菲早早起床,和妈妈一起给爸爸洗尿布、倒尿盆、倒水、喂饭、帮忙翻身、洗菜、刷碗、打扫卫生等,这些都忙完,她抓紧一切空闲的时间,用来学习、写作业。无论放假还是开学,同龄的同学大多时间都在玩耍,她却在日复一日帮妈妈分担中度过,却从没抱怨过一句。知道爸爸生病治疗费用巨大,妈妈照顾爸爸又无法工作,家里欠下了债务,懂事的小昱菲省吃俭用,从不张口跟妈妈要零食和玩具,炎炎夏日都不舍得买一块雪糕,每到周末她还会提着自己的“专用袋儿”,去小区里捡拾一些废旧的纸壳和矿泉水瓶,积攒起来卖钱后再给自己更换一些新的学习用品。卧病在床的爸爸看到她心疼又上火,每天以泪洗面。为了宽慰和激励爸爸,避免抑郁加重,她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开导他,给他讲笑话,揉揉腿,揉揉后背,在她日复一日的陪伴和坚持下,原本消极的爸爸逐渐对生活和未来有了希望。为了方便父亲就医,昱菲全家都租住在车库内,母亲靠打工维持生计,这两年多漫长而艰难的生活,她却坚强和乐观,觉得照顾父亲不仅仅是责任,更是她的财富,她开玩笑的说:“以后出去找工作当护工的话,我都得有20年的经验了,一定会很受欢迎的”。

  三、优秀的她成为了学习的好榜样。

  生活磨砺了小昱菲坚韧的品格,也让她在校园里快速的成长。即便父母无暇顾及她的学业,她依旧自立自强、勤学善思,不仅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还获得了校级、旗级“三好学生”“计算之星”等诸多荣誉称号。她照顾爸爸的孝心和努力学习的拼劲也激励着身边的同学们,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小昱菲就像一株开在风雨中的向阳花,乐观积极、无畏无惧,她和母亲一同扛起来家庭生活的重担,用自己最朴实无华的实际行动践行孝老爱亲的的中华传统美德,展现出了新时代好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天有不测风云 家有小小臂膀

——乌海市海勃湾区团结小学王丽丽

  王丽丽,女,汉族,2012年4月出生,就读于乌海市海勃湾区团结小学六年级一班,曾被评为海勃湾区“三好学生”、学校“优秀学生干部”、学校数学计算竞赛一等奖。

  2019年10月,妈妈确诊为宫颈癌晚期,爸爸陪妈妈远赴宁夏银川市做手术。当时,大妹妹6岁、小妹妹只有3岁,年仅7岁原本也需要人照顾的王丽丽用她那稚嫩的小肩膀勇敢地承担起照顾两个妹妹的重任。她不舍得花爸爸妈妈留的钱,学着自己做饭。油溅到脸上了,切菜切破手了,都是常有的事儿。这次糊了,下次多加点水......经过不断尝试,王丽丽从煮稀粥、下面条开始,现在连烙饼、焖面都不在话下了。父母不在的那段时间,她早上5点钟就起床做饭,6点半叫两个妹妹起床、吃饭,帮小妹妹洗脸、刷牙、梳头,提醒她带上手工作业,把她送到幼儿园,然后又回到家带上大妹妹一起去上学。中午放学再热一下邻居送的饭菜,照顾大妹妹吃饭、午睡后,自己开始扫地、拖地、洗碗、擦桌子。打扫完屋子已经2点了,叫醒妹妹一起去上学。晚上放学回到家,先让大妹妹写作业,再到幼儿园接小妹妹回家、安排她完成手工作业,然后自己去做晚饭,照顾两个妹妹吃完晚饭,洗了碗,才能轮上自己写作业。写完了自己的作业她还不忘帮两个妹妹收拾书包,照顾他们睡觉。妈妈做完手术回到家,因神经受损导致大小便失禁,右腿肿得无法自己走路,脚也肿得连鞋都穿不上。王丽丽主动帮妈妈倒尿袋、擦脸、刷牙、喂饭,扶妈妈下地上床,还学着给妈妈炖鸽子汤增加营养。大夫说妈妈的病只能通过中医理疗慢慢恢复。然而一次理疗需要1600多元,一周要做3次,至少得做两三个月。靠爸爸一人打工维持生活的家庭根本无法承担这笔费用。王丽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买菜、买早点的钱省下一部分,从网上买了拔罐器、艾草、人体穴位图,一有时间就自己琢磨,自学拔罐、艾灸和按摩,实在搞不懂就去小诊所请教大夫。然后按照大夫指导的穴位给妈妈按摩手、胳膊、腰、腿、脚。每天放学吃完晚饭,王丽丽都坚持给妈妈按摩半小时。由于力气小又想达到治疗效果,每次按摩完都全身湿透、满头大汗。这一按就是好几年。听大夫说,泡脚、热敷对妈妈的病有好处,她一有时间就给妈妈泡脚、热敷。听说喝中药也有用,她买来中药,熬好了给妈妈喝。由于经常和诊所的中医大夫接触,她对中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网上买来《本草纲目》,自己研究学习。手术后妈妈又先后经历8次化疗、28次放疗。每次化疗回来都睡不着觉,手指、脚指疼痛难忍。王丽丽边给妈妈按摩边讲故事帮助她分散注意力缓解痛苦。看她忙前忙后的,两个妹妹也有样学样,你帮妈妈揉揉肩,我给妈妈倒杯水。在王丽丽的努力下,妈妈的大小便逐渐正常了,尿袋也取掉了,腿脚也不肿了,能够独自料理自己的生活了,连大夫都说妈妈的情况是个奇迹。

  2021年,妈妈的身体状况好转了但已不能再回原来工作的钢铁厂从事重体力劳动了。看病花钱也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妈妈整天唉声叹气的,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王丽丽想到妈妈卤的肉特别好吃就鼓励妈妈试试卖卤肉。于是她陪着妈妈一起买了170元钱的猪肉,卤好了到街上摆摊去卖,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就卖光了。4个多月后,妈妈办了营业执照,开起了卤肉店。每天放学回来,王丽丽都到肉店帮忙,洗肉、煮肉、卖肉、擦桌子、拖地、倒垃圾......抢着干活。爸爸在钢铁厂工作,三班倒,经常上夜班。王丽丽一看到爸爸回家就赶快给爸爸做饭。知道爸爸喜欢吃面,她悄悄和妈妈学习各种面食的做法。爸爸休息时,她主动管好妹妹们,不打扰爸爸睡觉。看到爸爸的刮胡刀坏了,她悄悄把自己的早点钱省下来给爸爸买了刮胡刀。爸爸的衣服脏了,她悄悄给洗了。

  同学熊蕊父母离异,随爸爸一起生活,缺乏安全感,总是怀疑别人欺负她,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有时甚至和同学打架受伤,还经常迟到,不完成作业。王丽丽主动接近她,经常去找她玩,陪她一起写作业,帮她化解和同学之间的矛盾。知道熊蕊爱美就引导她:“打架留下伤疤就不好看了”。熊蕊的爸爸感激地说,有一次家里停水了,正准备带熊蕊出去吃饭,在家门口碰到王丽丽提着一壶水急匆匆地赶来。在王丽丽的帮助下,熊蕊和同学们之间建立了信任,相处越来越融洽,作业完成得越来越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同学王季翔刚从外地转来,经常迟到,上课睡觉,不完成作业,中午不吃饭。王丽丽主动要求将王季翔放到自己的学习小组,每天提醒他写作业,周末还陪他一起写作业,帮他检查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王季翔经常打游戏到很晚,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王丽丽先是尝试着给他讲打游戏的危害引导他戒除游戏,没有效果。于是,她又生一计,和王季翔说,打游戏用妈妈的身份证注册账号赢了也没意思,建议他用自己的身份证注册账号,结果王季翔用自己的信息注册,因为是未成年人,系统对游戏时间作了限制,每次只能玩一个小时。后来,王丽丽又鼓励王季翔,如果他能够一个月不玩游戏就给他奖励,王季翔得到了王丽丽奖励给他的棒棒糖。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王季翔彻底戒除了游戏,语文成绩也及格了。

  大伯家的小侄女、邻居王大妈家的两个孩子没人接送上下学,她主动帮忙接送。有时候孩子们家里没人就接到自己家,还监督他们完成作业。妈妈治病时通过水滴筹筹到3万元钱,她默默地寻找捐款人,每找到一个都记在自己的小本上,打算长大挣了钱慢慢偿还。邻居马阿姨家买了过冬的煤,忙不过来,王丽丽主动帮他们搬煤。马阿姨想要把家里的废品卖了,王丽丽帮着搬到废品收购站。在院子里种玉米、给西红柿秧搭架子,王丽丽也赶去帮忙。她女儿学习成绩不好,王丽丽主动帮着辅导功课。语文阅读理解题不会做,王丽丽教她反复读课文,画出关键句子。数学题不会做,王丽丽就帮她复习过去的旧知识。

  本需要别人照顾的她,却在竭尽所能地照顾妈妈,照顾妹妹、爸爸、同学甚至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了本不该属于她的重担。她用自己的乐观、勤奋、勇敢顽强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就是王丽丽。

 

逆风中飞翔,少年当自强

——通辽市扎鲁特旗实验小学孙浩轩

  孙浩轩,男,蒙古族,2011年3月出生,通辽市扎鲁特旗实验小学六年七班学生。通辽市“新时代好少年”,先后在通辽市第十三届小学语文作文大赛中获三年级组一等奖,扎鲁特旗“新时代好少年”,校级速算“小博士”“诵诗之星”“3+N综合素质全能赛”男生组二等奖等。

  他因患有先天性食道闭锁,从出生那天起就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但他自强不息,积极治疗,先后做四次手术,与病魔顽强抗争,最终战胜病魔。他刻苦努力,不管住院做手术、还是矫正做复建,不管修养在家、还是在学校,没有一刻放松过学习,书本和知识成为了他的“灵魂伴侣”。他从入学至今已获得各类奖状90余张,每一张证书都见证着他自立自强、刚毅坚卓、发愤图强的精神。

  一、生命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

  孙浩轩出生患有先天性食道闭锁,先后辗转到北京、沈阳等地进行三次手术,住院治疗几个月后才回家休养。他从小身体虚弱易生病,后继又因手术不当等问题引发脊柱侧弯。身体上的缺陷对他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影响,他的母亲也因此放弃工作,专门负责照顾他的衣食住行。治疗过程中,花费巨额手术费,这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是命运迎来了一次转机,在他治疗期间,得到国家的关怀与帮助,受国家政策的照拂,2023年6月前往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做手术,经历将近2个月的悬吊牵引,2023年8月1日终于换来了重生的喜悦,从脖颈蜿蜒整个腰部的刀疤是他对命运的抗争的印证,也是国家的帮助、扶持的见证,从此之后他不仅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更是立下了报国之志。艰苦朴素的生活条件,与病魔不断抗争的顽强经历,让他有着比同龄人更细腻的心思、更坚毅的品质。上天为他关上一扇门,却打开了一扇窗。“这扇门”没有压垮他,相反,“这扇窗”让他的学习生涯熠熠生辉。

  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入学以来,他并没有因为身体原因忽略学习,身体的残疾激发了他昂扬的斗志,在不断进取中坚守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使命。身体的缺陷对他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长时间的坐着听课、站立、跑步……平常孩子很轻松的动作,对于他而言都很吃力。在班主任老师以及其他科任老师的帮助下,他从一年级入学以来在学习上刻苦努力,他的成绩在班级乃至全年级组一直名列前茅。三年级时荣获通辽市第十三届小学语文作文大赛三年级组一等奖;四年级时在扎鲁特旗实验小学“3+N综合素质全全能赛”中获得男生组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学校组织的“星辉少年”评选中,古诗朗诵摘得“诵诗之星”;在六年级速算比赛中获得“小博士”光荣称号……他从入学至今已获得奖状90余张。2023年暑假,他做了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临近开学还没有彻底康复。于是,他在手术恢复期间坚持带支架上学,决不落下一节课、认真做好每一道题、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分钟。时光不负有心人,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在学校组织的全科竞赛中,他取得了语文、数学全届第一,总分数全届第二的优异成绩。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同时也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大队部成员,这份成就足以让家人引以为傲,然而谦虚的他始终保持着自立自强、刚毅坚卓、发愤图强的精神。

  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疾病对于他而言,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是对他心理上的考验。但是他一直抱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正视他人的目光,能够正确处理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关心同学,怀有仁爱之心。他深知家人的付出与不易,尊敬父母、关爱家人,在家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体贴懂事,每逢过节、父母的生日等,都会送上自己手工的暖心小礼物,或是一封信件,或是一个小礼品,或是一幅画等,其中都饱含了感恩之情。

  病痛折磨了他的身体和心灵,但是没有磨灭他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困苦锻炼了他身体力行、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压力促使他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向着自己的梦想进发……自强之火,生生不息,照亮他每一段前行的路,指引他不断向前,向前......

 

一臂之力也可以触碰更大的梦想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蒙古族小学韩安琪

  韩安琪,女,蒙古族,2013年1月生,就读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蒙古族小学五年级二班,2023年度“赤峰市新时代好少年”。

  韩安琪出生时因难产造成神经损伤,左臂及左手不能正常活动。在她三个月的时候,完成了一次神经移植手术,十年来每个寒暑假都需辗转北京、上海进行康复训练。虽然她左臂残疾,但是她仍旧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用“一臂之力”拼搏美好的人生。

  一、康复之路上的阳光少女

  出生时左臂神经损伤,3月龄时神经移植手术,十年康复训练……以上任何一项遭遇,落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是一次“无妄之灾”,更别说是个孩子,而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蒙古族小学的韩安琪同学全部经历了一遍。

  这样一个称得上多灾多难的孩子,在多数人的刻板印象里,是不是往往与必须要“奋发图强”这样看起来有些沉重的目标感联系在一起?但是,在韩安琪的身上,她却是“反刻板”的。

  就读于五年级的韩安琪,学业没有掉出过年级前五,但在学习上甚至称不上完全刻苦,在班主任眼里是一个偶尔会“偷懒”的阳光少女。她喜欢看书,最喜欢看的就是历史类书籍;她喜欢文艺活动,学校的文艺演出她都积极参加;她没有一定要“出人头地”的沉重感受,跟妈妈开玩笑说“长大了也只想做妈妈的小棉袄”,她的成长目标,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传递曾经接收到的关爱和善意。

  “医生跟我说孩子左胳膊和左手以后都不能像正常人的一样时,我感觉天都塌了。”回忆起孩子出生时医生说的话,韩安琪的爸爸仍然记得眼前漆黑的那一刻。韩安琪三个月的时候,做了神经移植手术,小小的身体上缝合了100多针。一岁时,她便跟这爸爸走上了漫长的康复之路,“甚至觉得跑医院是一件好玩的事情,那些医疗设备、机器都是第一次见,就觉得很新奇;每次都会看到不同的人,有时候还去不同的医院,就像出门玩耍一样。”想到这十多年的康复经历,安琪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看不出背后经历了多少痛苦和曲折。

  二、学习之路上的三好学生

  从1岁到11岁,这大约10年时间里,韩安琪时常往返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但是,她并没有因为复健耽误课程放弃学习,更没有因为身体的缺陷放弃自我。她没有选择休学,通过自身努力补学完了因为复健落下的课程,并逐渐在年级上崭露头角。到了小学高段,她一直保持班级前列的好成绩。曾荣获校级“三好学生”“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

  “反刻板”的韩安琪,作为学习委员,她积极配合老师参与班级事务,尽心尽责服务好班级和同学,作为小组长,热心主动帮助组内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她没有表现出太多因为身体残疾的自卑。因左臂没有完全康复,学校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安排她从幼儿园就一起上学的好朋友、班上的另一个同学照顾她。“但是我觉得用不着,穿衣吃饭上厕所,基本生活能自理,像搬重物这些我做不到的事情,我会请同学或者老师帮忙。”她与同学相处挺好,也乐于给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她对自己所学知识毫不吝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班内同学答疑解惑,是同学们喜爱的“小韩老师”。她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参加班级各项活动时,瘦小的她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最积极的那一个。为了在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项目中能取得好成绩,她天天坚持训练,每次都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生活之路上的自强之星

  虽然左臂残疾,但是韩安琪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她知道爸爸妈妈的工作忙,她的学习和生活很少让家长操心。打扫卫生、收拾房间、帮妈妈拖地、给姥姥洗碗……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情主动帮着做。她还是家里的小开心果,给妈妈精心准备生日贺卡,帮姥姥洗碗、捶背,帮爷爷念报纸、读新闻。因为她,家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颗坚毅的心脏,能够迸发出让人惊讶的能量;一只强壮的臂膀,也能触碰到更高更大的梦想。永远像青春一样沸腾,如少年一般燃烧,披荆斩棘,突破自我极限,这是每个人必修的人生课题。有梦想和勇气就会有奇迹,折翼少女用一臂之力打破刻板印象,展现出生命特有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好少年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大附校庞牧遥

  庞牧遥,女,满族,2013年6月1日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现就读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大附校四(2)中队。

  庞牧遥同学成长在红色基因的温暖大家庭,在三代航天世家的影响下,在祖祖辈辈理想信念的传承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激励着她。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她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操,带她参加各类爱国爱党系列活动、公益活动、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学习中国共产党发展史,让她从小感受到成长在红色家庭中的光荣。2020年她的家庭曾被呼和浩特市妇联评为“最美家庭”。

  她的妈妈是团市委的青联委员,在妈妈的影响下,5岁起她就随妈妈一起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她曾和妈妈一起参加“一杯奶茶.温暖青城”呼和浩特市青少年关爱环卫工人公益行活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冬日寒冷的凌晨,为环卫工人送上热气腾腾的温暖。也曾去到武川县,参加“精准扶贫.爱心助农”活动,帮助农户收售土豆,尽自己小小的力量。在“六一”儿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善岱中心校,为那里的孩子送去书籍和学习物品,一起感受课堂,留下温暖的欢声笑语。

  她坚信,成绩源于不断的积淀。课堂上,她有一种刻苦努力的冲劲,专心听讲,踊跃发言,敢于提问,善于钻研;学习上,她有一种永不服输的韧劲,制定目标,有的放矢、奋力拼搏;课堂外,她犹如一只书虫遨游在万千书海中,校园的读书角、阅览室处处都能看到她阅读的身影。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她的表演与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21年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获得“草原娃·赞家乡”少儿春晚最佳小演员奖。在学校里,她是一名积极的“活跃分子”,主持国旗下的讲话、班级各类活动和节目,还经常带领同学们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和同学们一起排话剧、练红歌,丰富了他们的校园时光。她热爱运动,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她擅长网球、马术、足球、跑步,并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在比赛中全力以赴、共同协作,努力为班集体争光。她在运动中学会了坚持,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影响、鼓励着身边的同学们。

  每逢“七一”、“八一”,都会要求家长带她去参观党史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听着一个又一个英雄的故事,“英雄”这个词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深深地印记,内心对英雄们敬仰之情与日俱增。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她也深刻地体会到只要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所有的苦难都会离去。每个“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她都会亲自制作礼物、贺卡送给长辈们和她敬爱的老师们,表达自己对长辈的感恩之情。春节,更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到来的前一天,她会亲自书写春联、制作灯笼、窗花、生肖吉祥物、绘制年画,为“吉祥年”增光添彩,为长辈送上祝福……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更加善于汲取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并积极做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的小小传承者。

  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作为一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她积极参学校及各界组织的各项活动。绘画作品《多彩的世界》在庆祝中比建交五十周年“当蓝精灵遇到孙悟空”国际艺术展中,参展作品被主办方及评审团评选为银奖。在全市“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青少年书画大赛中作品获得三等奖。她还积极参与到志愿者服务的队伍中来,在2021年度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北疆蓝焰·小小志愿者之星”的称号。

  作为新时代的红领巾少年,她热爱祖国,一心向党,刻苦学习,努力向上。她胸怀梦想,爱劳动,爱公益,爱社会,爱身边一切值得被爱的事物,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奋力拼搏。“小小石榴籽,殷殷中华情”,小小的少先队员,将拥有强大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

 

承红色基因梦 筑时代少年魂

——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中学其木格

  其木格,女,蒙古族,2009年10月生,就读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中学八年一班学生,共青团员。曾获得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演讲成果展示三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中国童话节“童心梦 马儿情”征文活动优秀奖,呼伦贝尔市“喜迎十四冬”演讲比赛三等奖,鄂伦春自治旗第十四届中小学、幼儿文艺汇演、“红色家书”校园诵读活动“优秀主持人”称号等荣誉。

  其木格同学品学兼优、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积极向上、阳光自信。她从小受到家人的影响,怀抱着对党和国家的坚定信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江山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一、承吾辈之精神,创吾辈之未来---她是红色血脉的“继承者”

  她有一个藏宝盒,那是外公的旧铁盒,斑驳破旧的铁盒里面放着一颗红色的“五角星”,这是一枚从军帽上取下的五角星,她拿起五角星仔细地端详,似乎想要知道这个到底是什么宝贝。在一个明媚的午后,她向外公问起了这枚红色五角星的来历。外公似乎陷入了某种回忆,半晌对着年幼的她讲起了自己的从军故事,外公是武警森林部队的一名退伍军人,18岁的参军入伍,在风烟中搏击,在烈火中铸炼,为祖国的青山绿水献出了无限忠诚,为人民群众献出了全部的爱。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无论酷暑寒冬,外公和战友经常顺着山间小路河边、冰面进行巡逻,解除猎套、猎夹等危害野生动物安全的猎具,在冰天雪地里巡逻时遇见过野狼,在寒冬冰面上巡逻时掉进冰窟窿,后被战友救起,那种经历和艰辛是常人无法体会到的……此时,她看见外公眼睛里闪着泪花。彼时尚且年幼的她不懂这眼泪为何而流,但是她永远记得外公对她说的话:“你血脉里有中国人的红色基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自此,她心里知道了自己是红色血脉的继承者。

  二、宣讲红色文化,争做薪火传人---她是红色文化的“宣讲者”

  其木格在小学五年级时便加入了学校红色宣讲社团,进入中学后她成为家乡义务宣传员,还记得第一次以“介绍者”的身份去介绍鄂伦春的红色历史,为了做好“小记者”的工作,她回家后也在不断地练习,“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巍然屹立在中国的北方,浩瀚的林海、奔腾的河流……”这天,外公听到她的介绍后激动地连说了两句:“好,好!”她余光瞥见了外公的眼睛,眼里似乎挂着晶莹的泪珠。课余时间她经常在布苏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鄂伦春团结抗战纪念碑、鄂伦春民族博物馆等地进行红色宣讲,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党史、团史教育活动,接受着红色文化的熏陶。多次在诵读国学经典活动担任领诵,在学校“党史团史进课堂”“牢记红色精神 重走长征路”等活动中作为团员代表发言。传承着这一份红色基因,传播着这一份红色文化,她有着执着的信念,决心将红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用红色精神激励前行,一同书写时代新画卷。

  三、努力上进求真知,勇敢谦虚敢担当---她是红色文化的“受益者”

  红色文化犹如一粒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她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变得自信、自立、自强。她曾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她积极主动,努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在队员交流环节,她针对学校建设提出了一些发展性小建议,力虽小、志无穷、每个人都可以为这个时代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她的努力,在最终的演讲成果展示中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此外,她曾参演的经典诵读《送瘟神》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一等奖,还获得了鄂伦春自治旗中华魂读书活动征文比赛一等奖、阿里河中学“喜迎二十大 欢度国庆节”演讲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承红色基因梦 筑时代少年魂。其木格同学身体力行,践行着弘扬红色文化的殊荣,也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展现着新时代好少年的风采。如今的她坚守着“我不是最好的,但必须努力做得比昨日的我更好”的青春箴言,用自己的勤奋、文明、担当、自立、真诚、奉献,带领着身边的同学们共同奋斗,与无数平凡的英雄一起书写新的红色故事。

 

争做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通辽市实验小学开发区富力分校马楚涵

  马楚涵,女,汉族,2016年2月出生,内蒙古通辽市实验小学开发区富力分校二年级学生、三班班长。通辽市“新时代好少年”,通辽市实验小学开发区富力分校“美德好少年”“最美雷锋少年”。曾参加第一届金龟子国际儿童艺术节内蒙古三区儿童A组比赛中荣获金奖,参加通辽市中小学师生“崇廉尚洁·我传承”主题演讲、朗诵比赛,获得优秀奖,多次被学校评为“表达之星”“学习之星”“口算之星”。

  她自幼聪明好学,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各门学科成绩优异,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好助手;她喜欢阅读,擅长演讲和主持,爱好美术和舞蹈,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历史故事,是同学眼中的好榜样。自入学以来,在老师和家长的辛勤培育下,她勤学善思、尊敬师长、孝顺长辈、热爱集体、热爱同学,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争当有志向、有梦想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和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一、童心向党育初心,争做信念坚定的有志少年

  红色故事浸润心灵、激发斗志,是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最生动的教材。马楚涵同学从小就通过观看红色影片、聆听红色故事,对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和红色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多年来,她始终坚持每天阅读红色历史故事,在不断的学习和了解历史中,立志以民族英雄为榜样,以爱国奋斗为志向,不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出于对红色历史的喜欢和了解,她在学校担任起红色历史故事“小小讲解员”,主动承担学校组织的各项讲解任务。小小年纪的她,在每一次讲解中,都能生动准确、绘声绘色地为同学们讲述好每一个红色历史故事背后的记忆,分享好红色故事蕴含的精神,让革命薪火在一次次传递中根植于学生们的心中,引得老师和同学们交口称赞。

  二、勤学善思筑根基,争做品学兼优的有德少年

  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老师和父母的教育引导下,马楚涵同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较强,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对新知识新事物吸收快、掌握好,不仅主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积极拓展课外学习。她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喜爱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经典著作,每天坚持阅读20分钟、背诵一首古诗。识字以来,先后阅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童子礼》《家诫要言》《千家诗》《中华成语故事》《中华历史故事》《中国古代寓言》等经典读本,在大量的阅读中,不仅开阔了视野,更拓展了知识。每次学校里组织阅读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心灵的同时,也会向身边同学积极传播传统文化启智润心的小故事。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马楚涵同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仁、义、礼、智、信”有着较深的理解和践行,在家庭中孝顺长辈,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在学校里团结同学,作为班长的她,不管谁有困难,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同学的格尺坏了,会主动给他一把,同桌的题不会做了,她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讲解,同学受到夸奖了,发自肺腑地为同学高兴,在老师和同学眼里,马楚涵同学是大家公认的热心人,大家喜欢她,信任她,她说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马楚涵同学还热心公益,积极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追“锋”人,2023年加入“暖阳”义教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队里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积极为留守儿童表演才艺、捐献图书和衣物,养成了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良好品格。

  三、博学笃行强自信,争做通文达艺的有才少年

  马楚涵同学爱好广泛,在德智体美劳上全面发展,擅长演讲、主持和朗诵,在老师的教育熏陶下和父母的鼓励支持下,她每天坚持学习演讲技巧、练习朗诵技能、锻炼主持能力,长期的实践训练,使得她在任何公开场合下都能做到发言思维活跃、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不仅能与老师共同完成一场活动的主持,更能够独自一人登台进行演讲。在2022年8月参加了全市中小学师生“崇廉尚洁·我传承”主题演讲、朗诵比赛,并在比赛中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了优秀奖。

  马楚涵同学在舞蹈和唱歌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参加第一届金龟子国际儿童艺术节内蒙古三区儿童A组比赛中荣获金奖,积极参加通辽市石榴籽合唱团演出、2023年“庆中秋 迎国庆”校园文化艺术展演、2023年富力小学“校长杯”围棋吃子比赛等活动,同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擅长跳绳和乒乓球,小小年纪便展露了较强的文艺体育天赋。

  凭借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知欲,马楚涵同学在多次参加科学实验课过程中,培养了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每一次实验,她都认真学习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细致地完成好每一个环节的操作,不仅能较好地完成实验任务,更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渐激发出创新创造的活力,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我是小小科学家”科学实验展示活动中,她独立登台完成实验操作,分步骤向老师和同学们讲解实验过程,被评为“科学小达人”称号。

 

立志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分校张隽萌

  张隽萌,女,蒙古族,2012年10月出生,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分校五年级二班的学生。少年初长成,自在怡如风。在快乐的学习生活中,张隽萌努力学习,孜孜以求,她曾在“学习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2023年呼和浩特市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中荣获金奖、在呼和浩特市第二届红领巾讲解员大赛暨第九届“我是小小故事家”语言技术大赛决赛中荣获特等奖、在内蒙古少先队“党的故事我来讲 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全区第二届红领巾讲解员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举家诵经典”的活动中,她领诵了《典籍里的中国》,因表现出色,得到了评委老师的充分肯定。岁月无语,经典能言,张隽萌通过一次次的比赛、活动,把国学经典、红色经典以她特有的方式展示到大家面前,让更多的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生喜爱。

  张隽萌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真诚中映着善良、温润中透出灵动,她勤奋好学、知史明礼,小小年纪就阅读了《三字经》《唐诗三百首》《道德经》《论语》等经典著作,积累了大量的国学知识,老师和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国学小达人”,她自己也立志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继承者、传播者、践行者。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她涵养了气质、陶冶了情操,

  一、以青春之我,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向来对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六个方面。张隽萌牢牢记住总书记的话语,把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日常最大的爱好,不需要师长督促,她总是主动翻阅各类国学典籍,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让小小心灵浸润在浩瀚的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春日里她与先贤孔孟隔空对话,秋日里她与苏东坡在字里行间交流,她像海棉般吸收着每一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甘露,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变得愈发有深度、有厚度。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她也带着身边的小伙伴一起学习,课余时间,她和同学们一起玩“飞花令”“诗词接龙”等游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这些有趣的方式传递给身边人。

  二、以青春之我,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年9月1日是全区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王莉霞来到锡林南路小学分校,与孩子们同上“开学第一课”。张隽萌作为学生代表为王主席讲解了学校文化建设,分享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心得体会。她讲到:“我们的国家曾经光辉过几千年,也消沉过几百年,我们要永远记得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记得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誓言,在建设伟大祖国的进程中,我相信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在《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故事》活动中,张隽萌现场聆听“草原额吉都贵玛”的感人故事后,被这份人间大爱深深打动了,她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要继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精华,深学细研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首先学会感恩,然后再去回馈社会。

  三、以青春之我,笃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隽萌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学校时,她总是乐于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补习功课;她还多次给同学们讲解如何“说雅言、行雅礼、涵雅质”,从而领悟先贤智惠。她深信”爱人者,人恒爱之”和“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课后,她积极参加校内外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几年来,她先后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院、乌兰夫纪念馆,打卡了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莫尼山非遗小镇,赴雷营子研学谷参加红色研学之旅。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种子一起根植在张隽萌的心灵深处,在她心中生根发芽,不断增强着她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她变得更加自立、自强。

  “我不是最好的,但必须要努力做得比昨日的我更好”。这是张隽萌的青春箴言。作为新时代好少年,她因道德而立身、因美德而自信,所以她的未来必定美丽而精彩。

 

“水舞女孩”用舞蹈插上梦想翅膀

——北京师范大学包头附属学校苗澍

  苗澍,女,汉族、2015年4月出生,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包头附属学校三年级三班。她是包头市体育局注册年龄最小的全能游泳运动员;她是中国拥有独立水舞作品年龄最小的水舞运动员;从4岁接触舞蹈和游泳,这个柔弱清秀的女孩用四年的时间考取了PADI国际美人鱼潜水执照,成为少儿水舞形象大使。她还是学校五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

  一、所有坚持都是未来的垫脚石

  苗澍勤学好思,喜欢尝试。无论学什么,只要选择就一定坚持,有着这个年龄段孩子少有的坚韧。

  4岁时,父母希望瘦小的孩子能身体健康,决定让苗澍开始舞蹈启蒙学习。因为喜欢,所以再苦苗澍都练得极其认真,也打下了扎实的舞蹈基础。6岁的时候,因功底好,进入少儿芭蕾舞团开始专业学习芭蕾舞。中途很多队友因为吃不了苦退出了,但是只有苗澍坚持下来,一遍一遍练习动作,直至准确掌握。经过苦练,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程度、爆发力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一个偶然的机会,苗澍接触了游泳课。从此便开始痴迷游泳。每次上课,游泳馆离家很远,但她从未,即使零下二十多度的深冬,也早早的来到训练场地,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板一眼,做好上课的准备。她是泳队中年纪最小的,但出勤率最高

  舞蹈、游泳,都是苗澍的最爱。她所有的训练都是挤周末的时间完成。周六下午2:30到4:30芭蕾训练,下午5点游泳训练。芭蕾课结束后马不停蹄赶去上游泳课,从不说累。三年的时间,苗澍参加游泳训练1000小时,累计156万米。

  7岁时,苗澍参加包头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游泳比赛,400米自由泳获得优异成绩。

  二、热爱可抵万难

  学了,就学的专注、执着。从6岁进入泳队开始,小小的她用专业队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次训练前后独立完成更换泳衣,洗漱整理,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洗碗、收拾房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觉、自立品质渐渐养成。毅力与坚持,逐步克服身体瘦小的不足,成绩稳步提升。

  苗澍喜欢琢磨世界级游泳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不明白的地方就请教教练,好学乐思。从一个小旱鸭子到2021年被选中进入专业泳队训练,苗澍成为泳队中进步最快的队员。不到半年时间,就学会了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四种泳姿,并在市体育局注册为包头市年纪最小的全能游泳运动员。

  三、逐梦新高度

  机会永远属于攀登者,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2022年苗澍被潜水专业教练选中,利用暑假时间,在成都叶潜俱乐部学习美人鱼潜水,并一鼓作气考取了PADI国际美人鱼潜水执照。

  游泳、美人鱼潜水、芭蕾舞的综合学习优势和扎实的训练基础,苗澍具备了水舞训练与创作的基础。开始学习水舞,还是稳扎稳打、刻苦练习。2022年10月,受中国著名水舞导演郭吉勇邀约,联袂创作水舞作品《迷雾精灵》。作品一经推出,好评如潮,并被推荐到学习强国平台,播放量达76万。苗澍成为中国拥有独立水舞作品岁数最小的水舞演员,开创了中国青少年水舞学习方法的先河。

  现在,苗澍正在努力训练,全力备战2024年中国首届青少年美人鱼比赛,再次迎接新的挑战。

  “水舞”运动,对于苗澍来说,淡去的是竞技的激烈与残酷,坚持走下去源于兴趣和快乐,以及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份梦想。

 

三代传承——非遗剪纸小匠人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五中学崔靖涵

  崔靖涵,女,汉族,2009年6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五中学初三五班学生,共青团员,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接班人。参与微纪录片“大剪小剪”拍摄,获评全国金鸡三等奖;作品《福禄》,被评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第二届全国非遗进校园师生剪纸大赛”优秀作品;参与“百年党史”系列剪纸,目前该作品在鄂尔多斯博物院展陈。多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获评2023年度鄂尔多斯市“新时代好少年”。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上下翻飞,不多时,栩栩如生的蝴蝶就从剪刀下蹦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孩子可以达到的技艺。崔靖涵出生在剪纸世家,奶奶赵大剪是剪纸非遗传承人,她从小耳濡目染,习得一手好技艺。她经常学着奶奶的样子在边角料上操作,从绘图到上板、从几何图形到高难度花纹、从对称剪纸再到不规则图案。有了奶奶的指导,加上崔靖涵自己的悟性,她的剪纸作品越来越有神韵。

  一、小小匠人 执着追梦

  还未上幼儿园的崔靖涵就已经接触了剪纸,那时,她拿剪刀不稳,锋利的刀划破手指已经形成常态,但她不在意,在别的小孩嬉戏打闹声中,忍着疼继续剪下去。一刀,两刀,千次,万次,她已不记得剪废了多少张纸,掉过多少次泪,碎纸无言、利刃无情,但她却真真的磨出了奶奶一样的精纯技艺。

  带着这份执着,崔靖涵笃定追梦。与其他工艺相比,学习剪纸,需要更多的细心和充足的耐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剪出逼真的剪纸形象,她常盯着图案思索,一看就是半天;精益求精,常常一个图案剪多个版本,直到满意为止。2019年,10岁的崔靖涵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人,参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微纪录片“大剪小剪”拍摄,并获全国金鸡三等奖。

  二、三代传承 红心守护

  我国的非遗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包裹着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从奶奶到崔靖涵,鄂尔多斯非遗剪纸文化已走了三代。但不论哪一代人,都有相同的坚守,提起剪纸,崔靖涵一家无不深情。

  2019年到2021年,“百年党史”系列剪纸勾连起建党百年的辉煌历史,成为一家三代最动人的献礼。崔靖涵清晰的记得那幅“中国梦”作品,从设计到绘图,反反复复改了好多遍。挖刻费力,细心剪纸,常常一坐就是一上午,一旦出错,只能重来。小小的崔靖涵谨小慎微,连呼吸也是轻柔的。历经三年,三代人不忘初心,坐得住,耐得久,剪子轻舞,百年党史跃然纸上。

  三、久久为功 交流弘扬

  弘扬需要传承,交流无疑是弘扬最好的媒介,因为文化遗产是文明交流的结晶,作为第三代非遗传承人的崔靖涵深知自己的使命,她常常带艺沟通,参加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活动,切身传播非遗文化。

  奶奶开办了自己的剪纸艺术馆,她一有空就参加非遗文化推广活动,她总是耐心地向大家讲述剪纸文化,传授剪纸技巧。在跟随奶奶剪纸的一天天里,崔靖涵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她从单纯学习剪纸,到立志要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2018年开始,崔靖涵担任内蒙古“赵大剪剪纸艺术博物馆”的剪纸“小老师”,为港、澳、台等留学生游客讲解鄂尔多斯传统剪纸艺术的由来,并现场剪出人物、传统窗花等图案,赢得一致好评,有力传播了非遗剪纸文化。

  疫情防控期间,崔靖涵看到医护工作者的不易,便创作了剪纸“一起抗疫”系列作品,用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正能量,这些作品在电视台、报社、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广泛发布。同时,她在“快手”等软件上开设“每日一剪”直播间,带领居家小朋友一起学习剪纸,通过动脑动手让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把爱好培养成专长,让兴趣磨练成能力,在不断地坚持中,崔靖涵用自己的小手发现着乐趣,也延续着祖孙三代的崭新故事,弘扬着传统文化,也不断感受着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意气风发,以刀为笔,自赋芳华。十年一剪,一岁一景一乾坤;三代传承,把热爱融进血脉,永不止步,崔靖涵一直在路上,她一定会更加的优秀,也一定会成长为一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少年。

 

鲜衣怒马少年时 不负韶华行且知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苏虎街实验小学王宁祺

  王宁祺,女,汉族,2014年12月出生,就读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苏虎街实验小学三年级八班。2023年5月,她被授予新城区“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2023年6月,被授予呼和浩特市“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她时刻谨记少先队员的时代使命,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标准自我要求、自我鞭策、自我提升。她勤学善思、爱好广泛、全面发展;她热爱祖国、明德尚礼、积极阳光;她乐于助人、孝老爱亲、热心公益。

  王宁祺时刻谨记老师的谆谆教诲,坚持以身作则树榜样,乐于助人做表率,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升,一年级起开始担任班级语文课代表,并第一批率先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2023年4月,被推选为中队长,她踏实勤勉,谦虚好学,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爱好广泛,喜欢播音主持、朗诵、弹钢琴、跳芭蕾舞、滑冰、滑雪、打羽毛球、游泳等,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身为课代表和班干部的她,平日里经常协助老师处理各项班务,是老师的小帮手。同时,她还是学校广播站的小广播员,多次作为学生代表登上各大媒体:2023年4月,登上“学习强国”发布的《校园处处有书香》;2023年11月,参与“奔腾融媒”《一字千秋》节目的录制。2022年11月,王宁祺在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举办的“经典筑梦向未来”全市第四届中小学师生共读活动中,作品《以已之心花,奉灼灼之国华》以及《少年强则国强》双双荣获小学低年级组一等奖。2023年7月,在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举办的全市第四届实验教学成果展评暨中小学生创新创客教育成果展评活动中作品《立夏》被评为三等奖。

  王宁祺热爱祖国、明德尚礼,平日里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她积极响应少先队号召,踊跃参加各项少先队活动。自2022年11月成为一名红领巾讲解员以来,积极参加“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学习,在24个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开展志愿讲解活动。2023年,利用假期在家长的陪伴下先后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博物馆”“中共一大会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参加寻访活动10余次,并多次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的“乌兰夫纪念馆”进行现场讲解。2023年8月,王宁祺被聘为呼和浩特市“红石榴籽”宣讲团成员。2024年2月,作为苏虎街实验小学唯一一名学生代表,参加自治区少工委组织的“红领巾讲解员”之“传统文化我来讲”活动。

  王宁祺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经常和同学们在社区捡垃圾,对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环境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坚决制止,还主动承担为楼道清除小广告和地面附着的污渍。同时,她还在小区里义务宣讲垃圾分类等知识,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宁祺得知新城区保合少中心小学有很多学生因家庭困难影响学业,很想帮助他们。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2023年11月,她买了很多学习用品以及生活用品来到保合少中心小学,看望了三年级一班的全体同学。在这里,她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唱歌、跳舞、做游戏,在把慰问品一一发到同学们的手中时,很多同学都红了眼眶......临别时,看到一位女同学因家庭困难,寒冷的天气里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外衣,王宁祺立即脱下自己身上妈妈给新买的羽绒服披在这位女同学的身上。虽然很冷,但她看到同学们一张张挂满微笑的面庞,心中感到很温暖。她知道,这将是一个温暖的冬天!2024年新年前夕,王宁祺在学校收到保合少中心小学三年级一班寄来的一份特殊的问候,同学们告诉她都很想念她,他们将永远是“手拉手好朋友”。是啊,在她心里他们早已是好朋友,他们一定会将这份友谊延续下去,温暖每个人......

 

争做民族团结的“小小石榴籽”

——阿拉善蒙古族完全中学娥勒博格

  娥勒博格,女,蒙古族,2010年 9月出生,就读于阿拉善蒙古族完全中学七年级一班。作为一名蒙古族少年,她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少年的殷殷嘱托,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学习和生活中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和守护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一、勤学上进,争当先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娥勒博格勤奋刻苦,善思善问,上课认真听讲,做作业一丝不苟,各科学习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她取得成绩时不骄傲,遇到挫折时不气馁,经常为同学们讲解习题,是大家心中的“小老师”。娥勒博格还热爱科学,在父亲的指导下掌握了简单的编程知识,利用这些编程知识带领同学们在科技小组里大显身手,还制作出了一些简单的机器人。她还擅长绘画、唱歌、跳舞,尤其是手风琴演奏,是每年学校艺术节的保留节目,深得师生喜爱。她的美术作品《草原上的摔跤手》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书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成长的道路上,她真正践行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要求,多次荣获“满分学霸”“礼仪之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二、品德优良,乐于助人

  娥勒博格乐观向上、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热心公益,尊老爱亲,品德优良。在家里,她主动帮助父母做洗衣服、刷碗、拖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在学校,她热爱自己的班级,是老师最得力的小助手,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周围的每个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她都是对同学帮助最热心的那一个,是同学们的学习榜样和知心朋友。班里有个叫赛娜的同学,因长期在牧区生活,普通话不标准,汉字也写不规范,性格比较内向,娥勒博格就主动让老师把赛娜安排成自己的同桌,和她做朋友,每天帮助她练习说普通话和阅读,耐心细致地指导她写规范汉字。慢慢地,赛娜同学竟然写出了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语文学习也进步飞快,考出了理想成绩。娥勒博格还经常与赛娜谈心里话,鼓励她尽快熟悉并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帮助她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最终赛娜很快地融入了班级大家庭,并收到了同学们的喜欢。

  三、热爱阅读,助力推普

  娥勒博格特别喜欢诗词歌赋和中华经典,自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来,她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课余时间,她最喜欢阅读诗词和历史方面的书籍,还阅读了青少年版的四大名著及《金银岛》《鲁滨逊漂流记》和《童年》等课外读物,积累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与写作词汇。在别人眼里看见就头疼的一些作文题目,对于她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她的作文多次作为范文在班级交流,并在各级作文比赛中获奖,其中,作文《盼》在“成龙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金奖。她还做过小主持人、小记者,当过解说员,多次以“普通话推广员”和“学校推普形象大使”的身份出现在师生面前,在自治区首届普通话挑战赛中荣获铜奖,是名副其实的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小达人”。

  娥勒博格虽然年纪尚小,但她努力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时刻将“我不是最好的,但必须要努力做得比昨日的我更好”的青春箴言付诸行动,勤奋学习、向上向善、全面发展,争做民族团结的“小小石榴籽”,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她正在用自己的精神风貌和一言一行诠释着属于“新时代好少年”的模样。

责任编辑:冯伟达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自治区文明办主办 丨 内蒙古文明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09003619号-25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