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 北疆新时代APP

首页 > 北疆文化 > 乌海市:厚植北疆文化沃土 滋养城市发展力量

乌海市:厚植北疆文化沃土 滋养城市发展力量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5-03-2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乌海市依托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工业文化、书法文化等特色资源,大力推进北疆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持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特别是自治区党委提出开展“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以来,乌海市结合地区实际,积极从做好研究阐释、加强宣传引导、打造文旅品牌上下功夫,奋力谱写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城市文化名片熠熠生辉

  乌海市三山环抱,一水中流,开放包容是这座城市的内涵底色,五湖四海的地区文化在此汇聚。多年来,时间的积淀让黄河文化、移民文化、工业文化在这里兴起,“书法之城”“赏石之城”等文化名片在这里熠熠生辉。

  书法是中华文化最具特征的艺术,被誉为“东方美学之魂”。作为“中国书法城”,乌海市的书法文化发展历程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当时,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乌海地区开启轰轰烈烈的“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劳动之余,书法成为矿工们寄托情思、消遣时间的文化方式,大家就地取材,用煤面儿当墨、拿自制的毛笔开始练习书法。质朴的矿区书法文化正是乌海书法城的最初源头。

  1994年,在浓厚的群众性书法艺术创作氛围中,乌海市委、市政府因势而谋,作出了创建书法城的决定,并先后出台了《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书法城的决定》《乌海市创建书法城总体规划》,成为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提出创建书法城的城市,乌海市的书法事业进入到政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的蓬勃发展阶段。历经十几年的积极建设,2008年,乌海市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命名为全国首个“中国书法城”。2011年,“中国硬笔书法名城”殊荣再落乌海。

  据统计,如今乌海市常年练习书法的有上万人,随时可以拿出作品参加各类书法展的也有数千人。截至目前,乌海市已涌现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近50人,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100余人。

  从2007年至今,乌海市先后成功举办了13届黄河明珠·乌海书法艺术节和9届书法产业博览会。这些以书法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举办不仅提升了乌海市文化发展的内涵,促进了乌海市文化事业繁荣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也促使该市在国内书画界的影响力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通过书法文化节这个窗口了解乌海市。

  2012年8月30日,“全国赏石日”首次在乌海市启动,乌海市被中国观赏石协会命名为首个“中国赏石城”。多年来,乌海市积极推进赏石文化、赏石产业繁荣发展,“中国赏石城”城市文化名片更加耀眼。如今,乌海市的赏石爱好者达万余人,全市开店售石的商家已达近百家,线上线下交易均有,爱石、藏石、赏石在乌海市蔚然成风。

  乌海市的赏石、藏石活动自1996年起步,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乌海市先后举办7届“中国观赏石·乌海博览会”;发行量高达15万份的杂志《中华奇石》开设了乌海专版,介绍乌海市的藏石、赏石活动;内蒙古首家赏石文化主题酒店在乌海市落成;成立了乌海市赏石协会和乌海市观赏石宝玉石协会;乌海市的数十位奇石藏家捧回全国各地奇石展大奖。

  2022年至2024年,连续3年在乌海市唱响的内蒙古民歌大会一次又一次让乌海市火爆出圈,来自全国的优秀民歌音乐人齐聚一堂深情放歌,为观众呈现一场场民歌盛宴。在嘹亮的歌声中,内蒙古民歌大会不仅成为展示乌海市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展现了内蒙古民歌及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多样风格和深厚文化底蕴,让根植在北疆大地上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

  近年来,为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乌海市建设了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内设历史回响、峥嵘岁月、转型蝶变等多个展厅,集中展示小三线历史故事和成绩功勋。2022年以来,该市相继对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旧址内11间厂房进行了功能设计及装修改造,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并增设了红色研修培训等新业态内容,将其打造为红色教育基地。2024年,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在此基础上,乌海市积极探索“演艺+”赋能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推出了首部全景式沉浸歌舞剧《三线印记》,打造该市红色文旅新IP。剧目采用了全景式演绎、沉浸式互动的创新表现形式,把小三线开拓期、发展期、转型期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三线精神”。

  公共文化供给日益丰富

  前不久,乌海市乌兰牧骑队员走进海勃湾区滨河街道白楼社区,开展2025年“欢欢喜喜过大年”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伴随着韵律十足的音乐,演出在歌舞《春风伴你乐逍遥》中拉开帷幕。随后,器乐演奏《万马奔腾》、舞蹈《宴歌》、笛子独奏《踏春》、歌伴舞《我们的时代》等精彩节目依次上演。尽管演出现场没有宽敞的舞台、璀璨的灯光,但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歌声嘹亮、表演动情,现场歌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节目好看又接地气,希望以后能多在家门口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白楼社区居民谢义玮高兴地说。

  今年春节,乌海市乌兰牧骑2025年“欢欢喜喜过大年”文化惠民演出先后在海勃湾区宜和老年公寓、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海南区拉僧庙镇曙光村开展,为基层群众送上“文化大餐”,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乌海市积极统筹全市各文化板块优秀资源,通过文化惠民演出、书画展览、非遗展示等方式开展,全力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24年以来,乌海市相继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颂歌祖国 艺韵北疆”乌海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乌兰牧骑“学·创·演”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广场文化艺术节、百姓大舞台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3580场,惠及群众260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14.3%,较2021年同比增长106%,极大地丰富了全市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4年以来,位于乌海市行政中心C座东厅的共享阅读空间,成为干部职工工作之余的热门打卡地。共享阅读空间具有读书学习、图书交换、文艺创作等多个功能,旨在把休闲、阅读、社交等前沿的文化思想理念与原有的环境、设施相融合,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一个静心阅读的场所,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乌海市扎实推进全民阅读工作,深入打造“全民阅读·书香乌海”文化品牌,加快构建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不断拓展全民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聚焦“让居民在步行15分钟距离内就能享有阅读公共服务设施”的目标,乌海市在银行、医院、税务、电业等165个窗口单位建设阅读区域,免费配送36065种53683册图书,并将这些图书与市、区两级图书馆资源进行共享,定期更换书籍,实现全市图书全域配送、全域流通、全域循环。同时,乌海市协助鸿雁书屋、草原书屋引入第三方管理团队,积极号召城市书房和各大书店根据市民生活习惯,延长开放时间,打造7×12小时阅读阵地,确保广大上班族在8小时以外,能够走进图书馆、书店,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着眼于“书香校园”建设,乌海市引导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充分利用教室角落、楼道、楼梯间等位置建立“廊道图书站”“班级图书角”“图书漂流站”等阅读区域1300余个,将阅读浸润到校园各个角落。

  乌海市还积极推动各区培育打造“书香乌海 YUE在海勃湾”“红柳阅享”“北方海南书香飘·全民阅读”等辖区内阅读品牌,力争“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声音”。积极用好“名人效应”,授予著名影视演员吴奇隆和奥运体操冠军邢傲伟“全民阅读·书香乌海”公益阅读推广大使荣誉称号,鼓励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阅读活动。

  此外,乌海市充分挖掘地区文化资源,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大量优秀文艺精品。仅2024年,乌海市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800余件,116人次入选国家级、自治区级展赛。国画《行远自迩》、雕塑《朝阳》《传承》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行书《郑板桥诗》入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创下乌海市历届“国展”入展数量最好成绩。“撸起袖子加油干”系列黄河泥娃荣获“中国工美艺术文化创意大赛”银奖。摄影作品《黄河入蒙第一站 乌海》《大漠之光》《牧归图》入选第三十六届中国华北摄影艺术展。主题舞蹈《黄河泥娃》荣获第十一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一等奖,《潮尔》入围2024顶尖舞者全国总展演。

  文化产业激活发展动能

  2024年11月,由乌海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文体旅游广电局主办的2024中国·乌海沙漠绿洲大地艺术季为乌海市带来了一波“泼天流量”。

  活动现场,邓亚萍、张钧甯、谭卓、夏雨4位知名人士分别被授予了乌海市体育文化、生态保护、文化艺术、沙漠运动公益推广大使荣誉称号。活动还邀请了文旅、影视等各界知名人士,通过沙龙、抖音话题、达人探访等品牌活动和流量效应,立体展示乌海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全面树立“沙漠看海·中国乌海”城市品牌形象。

  在活动开幕仪式上,4场沙龙活动精彩亮相,与会嘉宾围绕“走进乌海,伴沙伴绿”“绿动乌海,共享未来”“沙海共鸣,自然与艺术的对话”“踏浪沙海,燃动自然之力”等主题,结合环境保护、北疆文化、IP打造、产品设计、业态引入、宣传营销等方面,剖析现状,碰撞思路,共同探讨乌海城市发展趋势,为未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近年来,乌海市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和群众喜好,深入推进北疆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文化与市场的结合点,不断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有效提升了文化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了文化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为北疆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24年,乌海市成功举办第七届马帮大会暨首届汽车户外露营大会、“寻味美好中国·品游万里山河”全国二十四节气旅游美食及线路宣传推广活动、乌海市旅游发展大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在“五一”假期,乌海市凭借独特的旅游资源和魅力,成为西北地区异地租车率最高的城市;《夸克数读:2024年轻人出游新趋势》显示,乌海市是“年轻人热搜的热门小众出游目的地”;乌海市还首次入选由《中国民航》杂志社主办的“天选·2024年度航旅榜单”年度航旅目的地,“沙漠看海·中国乌海”这一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乌海观光旅游。

  聚焦乡村休闲旅游,乌海市打造了海勃湾城郊出游体验区、乌达户外运动体验区、海南特色文化体验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格局。其中,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上榜《2024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名单》;乌海市影视基地入选文旅部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2024年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国家3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海勃湾区、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乌海市艺缘雕塑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入选第二批自治区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第三批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均成功申报自治区美丽休闲乡村。乌海市还推出了集观光、采摘、研学等于一体的13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进一步推动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乌海市深度挖掘与北疆文化相关的自然资源、民俗风情,强化宣传,用心、用情讲好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乌海故事。2024年,“沙漠看海·中国乌海”城市品牌宣传首次亮相北京天安门《辉煌的中国》主题展。推出《乌海故事》《墨韵飘香》《石韵流芳》《丹青乌海》等精品栏目和节目,全年制作阅读量超过10万+的新媒体产品170多条,总阅读量超1.2亿次。《黄沙不语 青山为证》《诗行黄河》分别荣获“创新榜”2024年度广播影视业新时代文明主旋律优秀节目和创新节目。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各级各类展陈展览场所开展北疆文化宣传教育活动130余场次,累计覆盖市民群众5万余人。全市3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嵌入式传播推广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北疆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渗透力不断提高,彰显了具有乌海特色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郭慧文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自治区文明办主办 丨 内蒙古文明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09003619号-25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