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 北疆新时代APP

首页 > 内蒙古好人 > 【敬业奉献】马兰芝 李娜

【2020年2月内蒙古好人】马兰芝、李娜:身赴武汉 书写最美“逆行”

来源:鄂尔多斯市文明办 2020-02-25

  马兰芝,女,汉族,1975年11月生,本科学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娜,女,汉族,1988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

  岁月静好的日子里,在人群中分辨不出谁是英雄,可一旦危机来临,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当新冠疫情来袭时,鄂尔多斯市东胜区59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支援武汉,马兰芝、李娜便是其中两位,她们一无反顾地在请战书上一笔一划写下出征的誓言,按下鲜红的手印,在这危急的时刻,毅然背上行囊,向武汉“逆行”。抵达武汉后,她们便第一时间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为了不脱下这层防护服,她们一整天不敢喝水,不能上厕所,用血肉身躯筑起了一道健康防线。她们坚信,疫情终会过去,静候春暖花开。

  疫情正当前 勇当先行者

  2020年伊始,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在武汉地区医务人员严重紧缺的情况下,2月4日,作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驰援武汉医务人员,马兰芝、李娜启程向奔赴武汉。

  在武汉方舱医院空旷且没有暖气的大厅中,她们的防护服下仅穿着一层单薄的衣服,额头被防护镜压到没有知觉,30名患者的管理工作让她们的嗓子分分钟喊哑。厚重的防护服、密不通风的口罩、时常有哈气的护目镜、紧缺的医用手套……这些困难都没有阻挡她们奋战的脚步。工作期间,为避免出现就诊期间的交叉感染,她们尽量做到减少患者和其他医务人员的直接接触,坚持对接诊患者负责到底,并在每次检查后,做好消毒和隔离工作。

  摘护目镜时要闭住眼睛,摘口罩时要屏住呼吸,每操作一步都进行一次手部消毒……繁琐的防护用品有着严格的穿脱程序。为了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马兰芝、李娜每天都到自己负责的科室,指导和帮助其他医护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看到穿戴不到位的医护人员,会立马帮他们纠正过来,以防止在操作中发生意外感染。

  她们一旦穿好防护装备,如非必要,绝不脱下来。因为眼下防护装备短缺,少用一件,就能为疫情防控多做一份贡献。每天工作下来,这身防护装备都让她们“面目全非”,但她们的回答很简单,就两个字:“值得!”

  和时间赛跑 与死神斗争

  马兰芝,自东胜区医院ICU成立以来共收治护理过重症患者395人,成功开展新业务床旁血液置换,通过不断学习新技术,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先后取得ICU专科资格证、“静脉输液治疗”专科资格证、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资格证,并成功开展PICC置管术新技术。

  李娜,2020年调至东胜区医院ICU工作期间,不怕脏、不怕累,在各种慢性病、呼吸系统疾病、重症患者护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技能操作护理每一位患者。

  在ICU工作期间,她们所做的就是和时间赛跑,与死神斗争。面对全是重症患者,基础病多、昏迷、绝对卧床、全身插满了各种管路,除给予患者精湛的专科护理外,本着不怕脏、不怕累、视患者为亲人,给予患者全面的生活护理,定时擦洗皮肤、翻身、拍背、擦洗大小便,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预防患者发生压疮,经她们护理过的患者没有一位因护理不当发生压疮。她们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学习,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技能操作护理每一位患者,在这种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从不叫苦和累,默默无闻地护理着每位病人,得到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最美逆行者 谱写大爱人生

  她们,是医务工作者、是请战者、是勇士,但当她们脱下那身白色制服,她们也是父母的好孩子、子女的好父母、丈夫的好妻子,也不过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

  医疗队离开的第二天,马兰芝的丈夫徐建英有感而发,将《致马兰芝》一文发到了朋友圈:“当我知道你签下请战书时,我埋怨,因为咱如同大海里的一滴水,天地之间一片树叶,咱起不了什么作用。当我知道你上不了战场时,我欢喜,因为我想过咱安安心心的生活,咱经不起再起波澜。当我知道你突然接到调令时,我无措,因为你义无反顾为大家舍小家,背上行囊驰援武汉。我无法阻止你这种精神,当我看到你救助患者的身影时我明白,这是你的职责所在,你临危不惧,用弱小的身躯抵挡疫情,去救死扶伤,我深深的被你这种行为折服,我心疼,愿我中华早日铲除疫情,愿你定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

  有人称她们是“白衣战士”。战斗打响了,是战士就要上前线,这就是责任。签下请战书,就意味着不畏生死、听候调令、时刻准备上战场。马兰芝、李娜用大爱诠释着救死扶伤的职责使命,书写了最美的“逆行”。

责任编辑:吕良慧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自治区文明办主办 丨 内蒙古文明网 ©版权所有

蒙ICP备:09003619号-25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268号